郝若辰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拗救梦窗词追忆乐府拟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杜甫研究学刊》《文学遗产》《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唐代近体诗律“特殊句式”考论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23年第4期91-99,共9页郝若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古典文学经典文本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统计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0)阶段性成果。
自清人至王力总结的各种违反近体诗声律模型的句式,皆可从永明体到唐代声律理论的框架中获得历史性解读。对现存唐代诗歌进行全面统计,可知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是规避“蜂腰”病犯的永明经典句式“○平○平仄”留存至唐代的结果,作...
关键词:《全唐诗》 永明声律 特殊句式 拗救 
从古诗时代到拟古时代——《文选·杂拟》中的文学史观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34-44,共11页郝若辰 
《文选》诗卷中的“杂拟”一类,一向被看作是以题材为分类系统中的附属或溢出部分。通过对“杂拟”与“杂诗”及“拟乐府”这两个相近门类的比较,能够厘清“杂拟”概念的界定及其用意。“拟乐府”之作仍归入“乐府”门类,而模拟汉魏杂...
关键词:《文选》杂拟 汉魏古诗 互文性 南朝总结与典范意识 
“句眼”字声律规则对近体“拗救”说的解构
《中国诗歌研究》2020年第2期173-186,共14页郝若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统计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0)阶段性成果。
近体诗声律之“一三五不论”自元代至今虽经多家辨伪仍从者甚众,事实上,宋代诗话中的“句眼”说已关注到了律句第五字(五言则为第三字)的声律规定。从宋人论述及对唐代诗作的规律总结来看,“五七异声”是对近体诗“句眼字”较成熟的规范...
关键词:句眼 护腰 相承 避下三连 五七异声 拗救 
心灵史的诗学技艺——杜甫《秋兴》中阻隔与联通的结构叙事被引量:1
《杜甫研究学刊》2020年第3期39-47,共9页郝若辰 
杜甫《秋兴》在七律史上史无前例地创造了由首尾联推论语言和对仗联意象语言交错的立体网状结构,而八首之间的铺排关系也从更高维度重复着这种结构。同时,《秋兴》也是一部诗人重塑时间的心灵史:推论语言是相对时间的叙事,意象语言是绝...
关键词:组诗嵌套结构 推论语言 意象语言 自我重现 
套语与拟作——魏晋至隋唐《自君之出矣》的乐府之路被引量:2
《励耘学刊》2016年第2期258-277,共20页郝若辰 
从《卫风·伯兮》到徐斡《室思》再到后世历代诗人以“自君之出矣”为题的争相拟作,可以看到一个经典“闺思”套语的写作脉络,“自君之出矣”也在这一过程中于历代拟作者笔下完成了其“自我乐府化”之路。不同时代拟作中殊异的意象与风...
关键词:“自君之出矣” 拟作 套语 乐府 
梦窗词中的追忆叙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1期133-136,共4页郝若辰 
南宋词人作品中常见的回忆书写已为海内外诸多研究者所关注。梦窗词作为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其追忆叙事涵盖了个体回忆与历史回忆两个层面,二者都具有鲜明的"仪式感"。同时,倒错的叙事时间表明词人以强化、诗意化的回忆抵抗现实飘零的...
关键词:梦窗词 追忆 叙事 仪式 时空结构 梦境 
《代魏宫私赠》《代元城吴令暗为答》创作本事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0-34,40,共6页郝若辰 
李商隐《代魏宫私赠》与《代元城吴令暗为答》是以曹植与甄宓典事为原型的一组代言赠答,然诗中叙述与史实多有出入。结合以往笺注诸家岐解,其中舛误当为诗人"自托艳情诬恨"而有意为之。结合宋元间人对《锦瑟》一诗的解读与李商隐生平事...
关键词: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艳情辩诬 
网络诗词新变中的焦灼城市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8期125-129,135,共6页郝若辰 
旧体网诗作者对城市经验的书写是旧体诗写作者对于文体衰退的有力应对,各类城市意象构成一个符号系统,以表现主义手法展示城市给现代人带来的异化与焦灼。在对现代性的焦灼的过程中,网诗作者也以现代方式对生命的终极问题进行着追问与...
关键词:网络旧体诗词 城市经验 城市符号系统 焦灼 终极追问 
追忆与破碎——梦窗之梦
《艺术科技》2013年第8期147-148,共2页郝若辰 
“梦”作为意象和描述对象在梦窗词中频繁出现,这体现了梦窗对追忆的执着,“梦”也已成为仪式性的符号。根据心理学对梦的解析,正是对梦境的描绘与梦幻手法的运用造成梦窗词破碎凌乱的特点。
关键词:梦窗词  追忆 破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