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露

作品数:18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犍陀罗中西文化交流遗址丝绸之路早期铁器时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考古与文物》《边疆考古研究》《文物》《历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支提拱到列龛:佛塔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西域研究》2025年第1期107-120,171,172,共16页陈晓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2AKG008)的阶段性成果;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4-268)。
最早的佛龛为尖楣圆拱形制,源自印度的支提拱。早期佛教艺术中用支提拱来表现建筑,并逐渐具有容纳神圣物的含义,但尚不是佛龛。犍陀罗艺术开始在拱下安置佛像,出现了真正的佛龛。多个佛龛横向或纵向列置,即为“列龛”,并逐渐发展出了科...
关键词:支提拱 列龛 犍陀罗 楼阁式佛塔 云冈石窟 
丝绸之路开通前塔里木盆地交通格局
《历史研究》2024年第7期4-28,M0003,共26页陈晓露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了“考古学视野下的秦汉西北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就”(G3932)阶段性成果。
青铜时代起,塔里木盆地开始存在一定规模的人类活动。到青铜时代晚期,盆地南北两侧经由克里雅河连接实现南北贯通。公元前1千纪初起,盆地环境恶化,克里雅河下游人类活动南移,盆地内部整体交通格局一度呈现“工”字形。张骞“凿空”后,...
关键词:文明交流互鉴 塔里木盆地 丝绸之路 交通史 
新疆泉水沟遗址、都木都厄布得格遗址试掘简报
《文物》2024年第2期4-17,共14页陈晓露 韩建业 魏坚 
一概况,泉水沟遗址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八十四团五连南部约1公里处,南距博乐市约13公里;都木都厄布得格遗址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青科克沟口南侧、小营盘镇明格陶勒哈村东侧的都木都厄布得格草场,南距博乐市约39公...
关键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博乐市 八十四 泉水 遗址 
从印度栏楯到犍陀罗列龛:一个佛塔装饰元素的考察
《美术研究》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陈晓露 
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课题研究“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斯坦因西域收集品调查”[项目编号:2018030236]。
栏楯本是早期佛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随着佛塔的演变,栏楯逐渐成为佛塔表面的装饰图案,并在犍陀罗为壁柱、列龛所取代,后者承载内容也从叙事性佛传故事逐渐过渡到宗教性浓厚的偶像,反映了信徒礼拜需求的增加与佛...
关键词:栏楯 列龛 犍陀罗 楼阁式佛塔 
考古所见张骞时代之大夏:阿伊·哈努姆的最后阶段被引量:3
《西域研究》2023年第4期99-112,168,共15页陈晓露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团队培育计划“中亚早期城址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XNQ021)项目成果。
“大夏”之地,较为广泛地为中原人所知,见于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的报告中,其地望所在,在“大宛(费尔干纳盆地)东南二千余里、妫水(阿姆河)南”,即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姆河上游两岸地区。“大夏”是张骞亲身访问的...
关键词:阿伊·哈努姆 大夏 西域城址 中亚考古 
世界古代史研究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评介
《西域研究》2022年第2期162-165,172,共5页陈晓露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丝绸之路相关的研究著作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1)(以下简称“本书”)是杨巨平教授领衔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这一著作却并非赶时髦...
关键词:丝绸之路 巨平 一带一路 付梓出版 应景之作 重大项目 结项成果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生业模式研究——以骨骼同位素为依据被引量:5
《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45-54,170,共11页董惟妙 安成邦 于建军 陈晓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东天山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同位素食谱重建及生业模式”(项目编号:41701215);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8ZDA172);中华文明探源研究(2019~2022)“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1521606)的阶段性成果。
人和动物骨骼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有效区分其食谱中粟黍和麦类作物的贡献程度,以及肉类蛋白的摄入水平,进而探究不同文化人群的迁移过程和生业模式。先前的研究认为,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欧亚大陆内部先民才开始更多地食用粟黍。为了...
关键词:新疆 阿勒泰地区 同位素 古食谱 生业模式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 
中亚早期城址形制演变初论——从青铜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被引量:2
《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113-131,共19页陈晓露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疆罗布泊地区汉代遗存的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5XNL019)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中亚马尔吉亚那和巴克特里亚地区为重点,兼及索格底亚那地区,对这一地理范围内发现的从青铜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主要城址进行了初步考察,勾勒出中亚早期城址形制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中亚城址 马尔吉亚那 巴克特里亚 设防聚落 聚落遗址 
从伎乐供养人图像看希腊化对佛教美术的影响被引量:3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第4期105-118,共14页陈晓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项目批准号:15ZDB059)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关注了早期佛教艺术中的世俗伎乐供养人("伎乐人")图像,认为其形象源自于印度现实生活中乐伎、舞女等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供养者,后受到希腊化艺术影响,表现为载歌载舞的伎乐人队列。由此,作者推断,中亚、西域等地流行的行像等佛教仪...
关键词:佛教艺术 伎乐供养 希腊化 犍陀罗 西域考古 
新疆双河市泉水沟青铜时代遗存的发现及初步认识被引量:7
《西域研究》2017年第1期142-143,F0002,共3页韩建业 陈晓露 
2016年7月6日至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考古队,对新疆双河市泉水沟、博乐都木都厄布得格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附近地区的铜矿和其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见封二图1)。在泉水沟遗址发现具有特色的青铜时代文...
关键词:青铜时代 文化遗存 泉水 新疆 早期铁器时代 聚落形态 考古发掘 大学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