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晗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思潮现代性进程都市文明中国文学文化现代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杜甫研究学刊》《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日常生活、都市文明与现代科学的传播——以1900年代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为中心被引量:4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17-123,共7页韩晗 
1900年代,以电影、话剧、画报与科幻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大众文化,见证了现代科学的影响。以"私人空间"为核心的都市日常生活,通过现代科学孕育大众文化,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但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理性、公共性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日常生活 都市文明 现代科学 大众文化 
评“杜甫基督关系说”并与张思齐教授商榷
《杜甫研究学刊》2015年第2期25-29,78,共6页韩晗 
本文从史实与逻辑的两重角度,否定了《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唐代的景教几乎不可能给杜甫以基督精神的影响,而且杜甫的五首"咏鹅诗"也与基督精神没有任何联系。因此,这种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混...
关键词:基督精神 景教 杜甫 咏鹅诗 
论现代工程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以科学思潮为视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60-66,共7页韩晗 
本文对现代工程技术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审理,从科学思潮的视角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具体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认为,两者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工程技术给...
关键词:现代工程技术 文化现代性 启蒙 西学东渐 
身体政治与政治身体——以“义和团运动”前后科学思潮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为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13-220,共8页韩晗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亚洲学系合作研究项目"城市美学;社会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化体制:以现代媒介史料档案为视角"阶段性成果
发生于庚子年(1900年)前后的"义和团运动"及其延续性事件"庚子事变"是一次与"西学东渐"相悖的倒退。从"身体政治"的角度来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性造成了戕害。"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有着深厚的民粹民族主义土壤。因此...
关键词:义和团 身体 政治 民族主义 科学思潮 
想象的空间: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基于科学思潮的视角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65-70,87,共7页韩晗 
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息息相关,都属于"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产物。在科学思潮的主导下,都市文明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使日常生活呈现出审美化的特质。这导致了都市文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
关键词:科学思潮 都市文明 文化现代性 
论民族主义语境下的民族救亡与复古精神——以科学思潮为视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1-7,共7页韩晗 
科学思潮随着"西学东渐"被带入中国,并带来了现代民族观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民族主义以国民党推行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延安文艺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复古精...
关键词:科学思潮 本位文化 延安文艺 民族主义 复古精神 
摩登图像:论传媒技术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被引量:3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8期15-20,共6页韩晗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亚洲学系研究课题"城市美学;社会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化体制:以现代媒介史料档案为视角"的研究成果
图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显著的特点。画像、照相与影像是中国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三个"图像化"的步骤。"图像"不但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使得文学成为了生产的商品,且改变了中国文学传播的路径与效能...
关键词:图像 传媒技术 中国文学 现代性进程 
论“文学现代性”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兼以科学思潮对于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影响为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99-105,共7页韩晗 
作为一种文学特征总和的"文学现代性"研究,呈现出了主体意识的缺失、问题意识的缺位与历史意识的不足三大瓶颈,而立足科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影响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打破瓶颈。具体说来,则在于对科学思潮语境下的教育史、传媒技术...
关键词:科学思潮 文学现代性 现代文学史 研究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