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池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爱药》爱情悲剧动因解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觉醒”、现实与虚无——布莱克《啊,向日葵》之象征性阐释被引量: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刘俊池 
与威廉·布莱克神秘莫测的名诗《病玫瑰》相似,《啊,向日葵》同样充溢着玄妙芜杂的诗性特质。从诗歌意象的象征性、关联性以及格式塔式的整合性来透视此诗,可以推衍出其承载的深邃的哲学内涵:表层上展现出向日葵"觉醒"后对彼岸之美的玄...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  向日葵 彼岸之美与彼岸之丑 觉醒 现实与虚无 
原始生命力的三重展现——《爱药》中露露人格特质阐释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1-66,共6页刘俊池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路易丝.厄德里克作品的文化哲学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SKL-2012-1855);河南省洛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原型批评视角下路易丝.厄德里克作品研究"(项目编号:2012B137)系列成果之一
美国本土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是一部显露奥吉布瓦族以及美国印第安文化精神的杰作。这种精神在露露·拉马丁的人格特质中获得辉煌再现,其狂浪不羁的原始生命力呈现于三重意象中: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文蒂格、印第安人的...
关键词:路易丝·厄德里克 《爱药》 原始生命力 文蒂格、纳达文斯与马纳博卓 
糖、鸡心与蒲公英——路易斯·厄德里克短篇小说《爱药》之主题象征意蕴解读被引量: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37-40,共4页刘俊池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短篇小说《爱药》,在糖—鸡心—蒲公英的三重象征意象中,从危机—拯救—希冀的一体性关联里,展现了在白人文化异化和新殖民语境下年轻一代印第安人的文化自醒、族裔自尊以及身份自认;同时,主人公面...
关键词:路易斯·厄德里克 《爱药》 糖、鸡心与蒲公英 危机、拯救与希冀 
英美文学教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范型的交互升华——以《简·爱》为例被引量:2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16-119,共4页刘俊池 
文学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亲缘关系的表征,存在于两者均注重对个体的人性和人格的探索。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范式的交互运作,不止可以强化学生深层诠释文学人物的外在表现行为以及内在潜意识心理,而且能够引领学生对纷繁...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 动机理论 认同理论 《简·爱》 
性的政治的倾覆与主体权力的坍塌——《白鲸》象征意蕴的解读被引量:3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79-84,共6页刘俊池 
通过《白鲸》这部探索两性关系的文本,梅尔维尔隐喻性地展示出弱者的反抗和他者的力量,显露了男性性的政治的倾覆与主体权力坍塌的必然悲剧性结局,并象征性地阐发了构建两性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唯有互尊互补方可互惠互利,唯有平等共存才...
关键词:梅尔维尔 《白鲸》 性的政治 主体的权力 他者的反抗 
妖女形象的三重成因——《艾玛》的精神分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27-32,共6页刘俊池 
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不断超越自我的作家。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艾玛》建构了与其先前四部作品主人公形象完全不同的另类:一位妖女形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执著行恶的艾玛被三重心理动因驱动着:阴影原型的放纵与肆虐;潜意识中对厄勒...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 《艾玛》 妖女形象 阴影原型 厄勒克特拉情结 社会性格 社会兴趣 
主体性、身体和空间——海伦·亨廷顿出走行为内蕴解读
《作家》2009年第6期107-109,共3页刘俊池 
海伦·亨廷顿出走草谷庄园"沦为"维尔德菲尔庄园房客的行为,蕴涵着其对男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宰地位的重新估价和反叛欲求,显露出其对自身"他者"臣属角色的蔑视和对抗心理,体现着其对包孕着女性政治和权力的主体性自我的珍视和拼争,更潜隐...
关键词:《维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 出走行为内蕴 主体性 身体 空间 
《教师》:传奇原型叙事模式下的双重意蕴
《电影文学》2009年第10期87-88,共2页刘俊池 
夏洛蒂·勃朗特的处女作《教师》遵循西方文学的神话传统,以神话变体—传奇的叙事模式展开情节,在此范型下潜隐着深邃的双重意蕴:其一,它既是主人公心理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写照,也是作家人格成长的外部投射;其二,它更是作家对埃热...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 《教师》 传奇叙事模式 人格发展 自我实现 情欲幻梦 
《阿格尼丝·格雷》:幽闭、创伤与心理防卫被引量:1
《作家》2009年第4期52-53,共2页刘俊池 
在幽闭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在充满创伤的家教之旅、兄长的自暴自弃以及死亡焦虑的情境里,安妮·勃朗特凭借宗教和文学想象,两种心理防卫方式来平慰着自身激荡的灵魂,对抗着现实中引起挫折和疏离的一切。《阿格尼丝·格雷》便是在...
关键词:安妮·勃朗特 《阿格尼丝·格雷》 幽闭 创伤 心理防卫 
双重认同、自恋与三角爱欲范型的固着——《人生》中高加林爱情悲剧成因的解析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刘俊池 
具有自恋人格特质的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是即时之爱、自恋之爱,对自身农民身份之爱;对黄亚萍的爱是情境之爱、自我贯注之爱,对自身知识分子角色认同之爱。同时,高加林自始至终固着于童年俄狄浦斯情结所建构的三角爱欲范型,潜意识沉溺于...
关键词:《人生》 高加林 爱情悲剧 双重身份 自恋人格 三角爱欲范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