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江

作品数:14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胶质纤维酸性脊髓损伤颅脑损伤介入治疗后卒中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效果观察被引量:2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1327-1330,共4页刘长江 李可 张大权 李振举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探讨再发性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在对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进行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后2d、3个月、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复诊,了解术后血管再狭窄和斑块形...
关键词:卒中 支架植入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神经介入治疗配合外科手术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ET、CGRP的影响被引量:7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第10期940-942,共3页刘长江 李可 王琪 张大权 王卓群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cmorrhagc,SAH)是由脑部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促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临床病症,而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使内容物增多,压力升高...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继发脑血管痉挛 外科手术 治疗配合 神经介入 CGRP 重症 
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被引量: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第22期51-52,共2页于春雷 刘长江 
目的 观察与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方法 本文选择了 2008年 1月 ~2012年 12月来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 129例,全部通过常规去骨瓣开颅手术将血肿清除并减压,依照患者术后的收缩压在 3 d急性期内的情况将其分成A、B、C三组,...
关键词:颅脑外伤 脑梗死 收缩压 
SPECT检测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中国厂矿医学》2009年第3期264-265,共2页李振举 朱侠 鞠砚 张弘 郝志文 王剑伟 刘长江 于春雷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局部脑血流(rCBF)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病人60例,按照GCS评分标准分成轻型损伤组45例,中型损伤组8例和重型损伤组7例,20例健康员工为对照组,对入选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d内、1周及2周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 外伤性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脑血流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0期63-64,共2页王剑伟 刘长江 罗祺 张弘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功能区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用NBCA、游离弹簧圈、真丝线段栓塞后联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8例脑AVM病例。结果栓塞联合手术的8例脑AVM病例获得全切,术中...
关键词:栓塞 显微外科 脑动静脉畸形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创伤患者外周血LPO、SOD的影响
《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第6期656-658,共3页刘长江 于春雷 张弘 
目的观察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TBI)患者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内源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70例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将各组又分成轻、...
关键词:脑创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过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酶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被引量:1
《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8期68-69,共2页刘长江 张哲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部单侧痉挛 椎动脉压迫 
低剂量辐射对胚胎鼠神经源干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第3期259-261,I0001,共4页刘长江 于春雷 张弘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胚胎鼠神经源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孕14 d SD大鼠中获得胚胎鼠NSCs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并对LDR前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将培养至对数期的细胞分成13组,即0、25、75、200 mGy各剂量照射后4 h、24 h、...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 神经源干细胞 细胞增殖 大鼠 胚胎 
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的信号传导机制被引量:1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第11期1365-1365,共1页于春雷 张弘 王翀昊 刘长江 腾宇飞 
我们检测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以期找到调节GFAP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而调节瘢痕形成的新方法。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表达上调 脊髓损伤 信号传导机制 受损组织 GFAP表达 信号通路 瘢痕形成 
脊髓损伤后通过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上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第6期359-362,共4页于春雷 王翀昊 张弘 刘长江 腾宇飞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受损的脊髓组织与其周围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和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38MAPK)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10组:正常对照...
关键词:脊髓损伤 瘢痕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