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国

作品数:55被引量:38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产权林权乡村民族志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放时代》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绅权的二重支配被引量:6
《开放时代》2019年第4期111-132,M0005,共23页张佩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善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17BSH001)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绅权”在善举、词讼、钱粮、商业经营等场境,均占主导性的支配地位,“孝道”意识形态也赋予士绅在宗祠祭祀、庙会及会馆祭神等所谓分散性宗教活动中的文化领导权。在此,绅士颇具皇帝和官僚“告解神父”式的卡里斯玛权威,绅权实现...
关键词:绅权 二重支配 孝道 二重生产方式 
徽州茶商与地方善举——清末民初屯溪公济局个案研究被引量:3
《学术界》2019年第8期156-162,共7页张佩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善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17BSH001)的阶段性成果
徽州茶商的所谓“封建性”,体现为依附的群体性格,这同时蕴含着追求商业利益的考量,那就是通过兴办地方善举,官府为其“义行”赋予某种正统性,这也为其行商提供了“护身符”。清末新政时期至民国初年,因兴办新式学堂、开办警政、加强地...
关键词:徽州茶商 屯溪公济局 地方善举 
地方善举的贡赋化——清代嘉定县的善堂经营被引量:6
《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146-154,160,共10页张佩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善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17BSH001)的阶段性成果
在清代嘉定县,官府通过绅士充任堂董办理善堂,官产和民产的界限也比较模糊。绅士充任善堂董事确有赔垫情形,这主要是由岁歉及堂产经营流弊所致,故绅董司年、司月轮值,也是减轻赔垫压力的制度安排。绅士"捐资襄助",充任善堂董事,是以免...
关键词:善堂公产 堂董轮值 徭役优免 贡赋化 
道德民族志的情境化实验被引量: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24-132,共9页张佩国 王文娟 
对"道德人类学"研究及近年来流行的"道德民族志"进行了相关阐释,并结合"个人中心的民族志",论证了"道德民族志"的实验趋向。接着对该民族志进行了工作情境及伦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民族志的情境化实验"。"道德民族志的情境化...
关键词:道德民族志 主体性 个人中心 情境化实验 
传统中国福利实践的社会逻辑——基于明清社会研究的解释被引量:20
《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225-241,共17页张佩国 
传统中国福利实践中的福、命、报等观念,不是自在的象征系统,而是作为融生产性与榨取性为一体的文化,渗透于社仓、义庄、义冢、善堂等福利制度的再生产过程中。因此,作为观念形态的象征文化,恰恰是汉人社会基本联结的粘合剂,其生产性和...
关键词:福利实践 社会逻辑 贡赋制 象征支配 
从社区福利到国家事业——清末以来乡村学校的公产及经费来源被引量:6
《学术月刊》2015年第10期156-167,共12页张佩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共产权与乡村合作机制研究"(13YJA840035)的阶段性成果;"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资助
从清末的"庙产兴学"、民国时期的"废庙兴学",到集体主义时代的"两条腿走路""开门办学",再到新时期的"集资办学"及当下的"免费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公产权属和经费筹措机制始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乡村教育实践机制经历了由社区整体...
关键词:村学公产 社区福利 国家转型 
乡村产权实践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沪郊农村调查的反思被引量:6
《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张佩国 徐晶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
在城市化进程中,沪郊不同类型的村庄产生了不同的农民生计模式,由此带来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实践,其中,通过村级农业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实现农村集体用地和资产的规模化流转,或将代替家庭承包责任制成为今后沪郊农业经营的主要运作模式。...
关键词:产权制度实践 基层治理 生计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农场 
公产征收与国家政权建设——“土改”至合作化时期绩溪县磡头村公产的处置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4年第2期88-97,共10页张佩国 许晓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公共产权与乡村合作机制研究"(编号13YJA840035)的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绩溪县磡头村自清末至建国初期,都是基层政权机构的所在地,但民国时期乡区政权机构的设置尚不完善,而自"土改"至合作化时期,基层政权逐步征收了磡头村的祠堂、庙宇等村庄公产,设立基层政权机构和医院、学校、供销社、邮电所等公...
关键词:村庄公产 国家政权建设 “土改” 合作化 
作为整体社会科学的历史人类学被引量: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9,共9页张佩国 
整体史视野中的历史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历史学化"过程中的人类学整体观,对历史本体和历史实践的主体性等问题,有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历史人类学并不否认对人类学学科传统的知识传承,但在开放的跨学科甚或"去学科化"合作中,这样...
关键词:整体史 历史主体性 历史制作 整体社会科学 
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清末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汪王庙的两次重修被引量:1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2年第1期24-37,467,共15页张佩国 
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第一批)建设项目资助
自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的汪王庙历经了两次重修,汪姓族裔在汪王庙的"考古"中对于汪华形象的再建构,其表述皆服从于对汪王庙祭祀权和庙产的考量;而他姓官绅、文人对吴山汪王庙的地景想象,则凸显了汪王的神明地位。汪氏族裔...
关键词:正统化 祭祀权 庙产 地景想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