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少年小说童话创作中央苏区少女形象《海的女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昆明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杨宁 
江西省社会规划项目(20WX15)。
童年经验在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彭学军的童年经验里有深刻的湘西生活印记和对传统文化的惺惺相惜。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题材选择,也影响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家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了...
关键词:童年经验 湘西 诗性风格 
论中外传统儿歌的共性
《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8,共8页杨宁 
儿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世界各地流传久远。作为人之初文学,儿歌虽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之中,但是,中外儿歌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共性的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中外儿歌都具有韵律感、游戏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等...
关键词:中外儿歌 韵律感 游戏性 教育性 幽默感 
纯美如花——曹文轩少年小说中的少女形象
《文教资料》2018年第31期3-4,共2页程箐 杨宁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项目(14wx15)
曹文轩在少年小说创作中越来越注重少女形象的塑造,少女形象的出现越来越成为其营造小说情调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她们像纯美的花静静地开放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一方面以自身的美氤氲出小说纯美的情调,另一方面以自身的美感召着、引领着少年...
关键词:少年小说 少女形象 纯美情调 
历史风云的童年书写——论苏区红色儿童歌谣的创作特点
《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6-10,共5页杨宁 
红色儿童歌谣是苏区时期出现的红色文艺的一种类型。由于时代的特殊原因,红色儿童歌谣具有鲜明的革命化倾向;同时,由于儿童文学的独特性,红色儿童歌谣又表现出明显的儿童化倾向。历史风云的时代使命和儿童文学的童年书写的传统根基使红...
关键词:红色儿童歌谣 革命化 儿童化 制衡 融合 
湘西情结与原始主义情怀的凝结——论彭学军的湘西系列少年小说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68-71,共4页杨宁 程箐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项目(14WX15)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以其独具的诗性魅力立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这种诗意源于她内心无法释怀的湘西情结以及蕴藉其中的浓郁的原始主义情怀,她把这种情结凝结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少女形象,从而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关键词:少女形象 诗性 湘西情结 原始主义 
神性的孩子和人性的拯救——《新月集》中的儿童形象和哲学意识
《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杨宁 
泰戈尔以优美的、抒情的文笔在《新月集》里塑造了一个神性的孩子形象,他是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表达的完美结晶。这个神性的孩子流溢着自然的神采,和日渐枯萎、日趋堕落的现代人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泰戈尔在这个孩子身上寄托了他对纯...
关键词:泰戈尔 新月集 儿童形象 神性 人性 哲学意识 
论林语堂的人生智慧被引量: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杨宁 程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06)
林语堂人生智慧集中表现为以一颗赤子之心优游岁月,主要通过他奉行的率性原则、快乐原则、简单原则和逃避原则得以充分地体现,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
关键词:林语堂 人生智慧 率性原则 简单原则 逃避原则 
童心信仰与理想国的构筑——论丰子恺的童心信仰及其童话创作被引量: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63-67,共5页杨宁 
丰子恺的童心信仰使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行童话的创作。在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里,他描绘了纯净的童心世界。在他笔下的童心世界里,他竭力表现的不是他作为成人对儿童的某种俯就或训诫,而是他对童心世界的虔诚仰慕以及对构筑理想国的渴望。
关键词:童心信仰 童心世界 理想国 
红色儿童歌谣的童年指向——中央苏区红色儿童歌谣的另一种阐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99-101,共3页杨宁 
2006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06YB240)
中央苏区的红色儿童歌谣作为配合当时革命斗争的一种宣传鼓动式的创作,长期在政治和社会层面被一再解读,其童年性指向一直被遮蔽。作为儿童文学,红色儿童歌谣的创作在潜隐的层面和儿童的精神心理世界是相通的。从儿童的精神、心理需求...
关键词:中央苏区 红色儿童歌谣 童年指向 
门背后的世界——《鬼妈妈》里的镜像化世界
《电影评介》2010年第13期49-50,75,共3页杨宁 
影片《鬼妈妈》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关于门背后的世界的故事。不过由于门背后的世界的镜像化设置,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儿童拯救的主题,使得影片具有了现代意味的表达,并脱颖而出,一度居于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
关键词:镜像世界 儿童拯救 现代意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