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宠

作品数:17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神经肽神经末梢经线脏腑心经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针刺研究》《中国针灸》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被引量:24
《针刺研究》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马勤耘 潘朝宠 汪克明 王月兰 周逸平 
以心经为例 ,在电针对心率调整的大鼠动物模型上 ,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神经肽类物质 ,并观察心经经线、心脏和相应的五官—舌的组织 ,以及胸髓、颈髓、延髓中有关传入和传出核团内神经肽类物质的分布和变化 ,以便为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
关键词:心率调整 电针 神经肽 经线-脏腑联系 ABC法 
不同的固定剂及H_2O_2溶液对神经肽免疫染色的影响被引量:2
《解剖学杂志》1999年第3期267-269,共3页沈德凯 金文秀 潘朝宠 刘向国 
关键词:神经肽 免疫染色 固定剂 H2O2溶液 
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和细胞在大鼠颌下腺的分布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7年第3期91-94,共4页贾雪梅 侯思伟 潘朝宠 齐威琴 王惠珠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含神经肽Y神经和细胞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含神经肽Y神经纤维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及血管周围。颌下腺内神经节细胞和颗粒曲管细胞亦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提示:大鼠颌...
关键词:神经肽Y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大白鼠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在大鼠颌下腺分布与共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3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107-109,T001,共3页贾雪梅 贾友苏 王惠珠 齐威琴 侯思伟 潘朝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和共存关系结果显示,颌下腺内有SP能、VIP能和NPY能神经支配,纤维呈串珠状或线状,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和血管周围。...
关键词: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肽Y 颌下腺 
大鼠空肠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的分布被引量: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1-3,共3页贾友苏 潘朝宠 吴瑞炜 齐威琴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光镜水平观察了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NPY-IR)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在大鼠空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NPY-IR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位于粘膜固有层内小肠腺之间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疏网状。NPY-I...
关键词:神经纤维 神经元 空肠 神经肽Y 免疫学 
心经与相应脏腑及五官联系途径的形态学研究──经线区域感觉神经元与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节段分布被引量:8
《针刺研究》1995年第4期22-25,共4页潘朝宠 金文秀 侯思伟 沈慧娟 戴培东 
研究经线相关区域感觉神经无节段支配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起源,对经络脏腑相关、针灸治疗及经络实质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支配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心经有关的经线区域的节段支配至今未见报道。故我们对18只家兔及10只W...
关键词:心经 节段支配 感觉神经元 交感节后神经元 
惊恐对大鼠胃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46-47,共2页沈德凯 潘朝宠 金文秀 
本文采用束缚浸水造成大鼠惊恐模型,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惊恐能引起100%的大鼠胃粘膜严重的出血性损伤,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NA和5-HT增加,粘膜AchE和肌层AchE轻度增加,Mg^(2+)-ATP酶活力下降。
关键词:惊恐 胃粘膜损伤 大鼠 病理生理学 
穴位针感与神经肽相关的研究被引量:3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82-85,共4页潘朝宠 沈德凯 金文秀 刘向国 
本文用穴位针感“蓝点”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穴位针感与神经肽(SP、VIP、NPY)的关系,结果为:①针感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各个层次;神经(肽能)、血管二者出现率和针感的出现率完全一致。②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分支,穿行...
关键词:穴位 神经肽 针刺疗法 
含P物质神经纤维在大鼠皮肤、骨骼肌及小肠中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解剖学杂志》1993年第1期27-30,共4页沈德凯 潘朝宠 金文秀 刘向国 
用PAP法,初步研究含P物质(SP)神经纤维在大鼠皮肤、骨骼肌及小肠中分布情况,结果为含SP的肽能神经纤维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中广泛分布.真皮乳头、毛囊和毛乳头等都有SP肽能神经纤维、常沿血管分布.SP肽能神经纤维在骨骼肌中较少,常沿肌间...
关键词:P物质 皮肤 骨骼肌 神经纤维 
神经肽与循经感传及可见经络现象相关研究被引量:21
《中国针灸》1992年第3期35-38,共4页潘朝宠 沈德凯 金文秀 刘向国 
《黄帝内经》记载经络'内属腑脏,外络肢节'。针灸的作用在于通调气血,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内部自身的调节机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循经感传的慢性传导性和沿经出现的'红线'、'白线'等,都是重要的经络现象,然其物质基础是什么?
关键词:神经肽 循经感传 经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