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文

作品数:56被引量:66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学社会中国农业演进文字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复旦教育论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乡村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藏自治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食物体制理论的演进及其中国意义--一个农业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研究》2025年第1期1-23,M0003,共24页熊春文 柯雪龙 李梦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机制研究”(23ASH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农业社会学的经典理论流派,食物体制理论揭示了全球农业和食物体系背后复杂的权力与利益关系。在贸易纠纷、政治斗争和地缘冲突不断的当下,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农业和食物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系统梳理了食物体制理论的渊源、内容及...
关键词:食物体制 食物安全 全球化 农业社会学 
农业社会学的美国传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46-151,共6页熊春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机制研究”(23ASH007)。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农业社会学 国别传统 学科发展 
农业强国、城乡融合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被引量:8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85-201,共17页桑坤 郭婉莹 柯雪龙 熊春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2&ZD18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22CSH036)。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
关键词:农业社会学 城乡融合 农业强国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区隔与重构:流动青少年语言适应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
《青年探索》2023年第2期86-97,共12页乐韶华 熊春文 
流动青少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群体,在人口城镇化背景下该群体的教育、社会融入与群体文化等议题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中,语言作为流动青少年群体文化的重要符号元素,其切入流动青少年生活世界的独特意义尚未被充分探索。...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 社会融入 语言适应 语言区隔 文化透视 “天花板效应” 
青年农民返乡村居的生计体系及其社会基础——基于对华北一个村庄的案例研究被引量:5
《青年研究》2023年第1期45-57,95,共14页熊春文 陈家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小农户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21BSH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年流向城市,华北平原王村仍有80%的青年农民常年生活在村中的现象具有特别意义。通过对该村青年农民生计体系及其社会基础的考察,并借鉴韦伯和穆尼的理论框架剖析他们返乡村居的行动逻辑及其社会学意义。研究发...
关键词:青年农民 返乡村居 生计体系 行动伦理 
小农农业何以存续?——基于华北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5-16,共12页熊春文 柯雪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业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议题研究”(17BHS002)。
在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庄,尽管有国家、市场、资本等力量的介入和影响,具备规模化农业生产条件的村庄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仍然维持着以小农农业为主的农业格局。研究发现,虽然国家、市场、资本等力量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村庄农业生产...
关键词:小农农业 社会基础 农业转型 
人口变迁与教育变革——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36
《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27-35,共9页熊春文 陈辉 
人口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结构,是观察和研判社会整体结构及其变迁的重要指标。把握当下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基本性质,是预判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生了急剧变化,已进入超低生育率、...
关键词:社会结构 “七普” 人口变迁 教育变革 
劳动过程视角下农业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弗里德兰的《制造绿金》及其启示被引量: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97-105,共9页李阳阳 熊春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7ZDA1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7BSH002)。
在《制造绿金》一书中,弗里德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以美国生菜产业为例探索新技术应用的社会过程与社会条件,突出强调了“劳动者生产组织”命题对一项新技术采用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关作物结构的分析为商品系统分析方法的提...
关键词:劳动过程 劳动者生产组织 作物结构 社会条件 
青年农民研究:背景、议题与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134-135,共2页熊春文 陈家碧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目前国内外对青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都市青年群体,关于农村青年的研究相对较少,青年农民的研究则更少.要找到被当前研究所忽视的青年农民群体,应区分身份农民和职业农民概念。
关键词:农民群体 都市青年 身份农民 农民概念 
两极化:流动儿童群体文化背后的教育制度结构被引量:4
《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5期31-34,共4页熊春文 
笔者近年来主要关注流动儿童这个群体,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通过田野工作来理解他们的群体文化。表面上看,群体文化是一种主观状态,但它跟整个社会结构、制度安排有深刻联系。流动儿童群体的规模与趋势从结构上讲,流动儿童群体与留...
关键词:文化社会学 儿童群体 群体文化 城乡分离 两极化 城镇化道路 留守儿童 户籍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