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福

作品数:17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方法论隐喻语符学语言学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小说评论》《红楼梦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复式视点:汉语会话篇章的语义生成机制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34-41 122,122,共9页王德福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汉语诗性语篇多义模型与映射机制研究"(2014JHQ042);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15lslktziwx-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析《红楼梦》的"杏帘在望"一诗说明,复式视点作为篇章语义生成的基本机制之一,可以揭示篇章语义网络生成的动态进程。复式视点系统为处于同一情境、语境的会话者提供了语言编码、解码所遵循的认知框架。复式视点具有强大的映射功能,...
关键词:复式视点 语义网络 生成机制 篇章 
汉语语篇隐喻理论框架与分析程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8-82,共5页王德福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汉语诗性语篇多义模型与映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JHQ042);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篇章语义模型研究"(项目编号:W2013163)的阶段成果之一
语篇隐喻是由单位隐喻、结构隐喻和系统隐喻构成。语篇隐喻可以在上述三个层次得以实现。语篇隐喻机制包括两类,一种是"相似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本体、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同之处,这又可以分为"同形""同构""同态"三类;一种是"差异...
关键词:语篇隐喻 理论 方法 
诗·史·思:《红楼梦》的诗性哲学话语范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6-33,共8页王德福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ZH076);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L11AYY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红楼梦》的文本语符是极为复杂的。其话语范式具有多义性、开放性、隐喻性等突出特点。这类话语总是同时兼具诗性、史性与思性三个向度,与追求话语单义性、闭合性、体系性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话语有着相异的形态,是诗、史、思完美融合...
关键词:《红楼梦》 话语范式 诗性哲学 
结构与解构:《上任》之“千佛山”的符号学诠释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67-73,共7页王德福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叙事文学的语符系统与隐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ZH076);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中文篇章及语义分析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1AYY001)
老舍短篇小说《上任》几次出现的"千佛山",是文本叙事语法的重要标记,也是作者设定的一个具有多重意指的符号。运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方法系统分析这一符号将揭示《上任》篇章语义网络,借此探求此类文学文本描写、分析的方法论与方法...
关键词:千佛山 语符 诠释 方法论 
论《红楼梦》贾雨村诗与联的叙事语法隐喻系统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70-76,共7页王德福 
2010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叙事文学的语符系统与隐喻模式研究"(10YJAZH07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篇章叙事话语既是一个闭合的也是一个开放的语符系统。通过描写分析《红楼梦》中贾雨村在中秋之夜吟诵的诗、对联构成的话语片断,揭示了这一特定语符系统的结构、功能。据此旨在说明,篇章语符构成的句段、联想关系作为叙事语法是与特定...
关键词:叙事语法 隐喻 语义 篇章 
《红楼梦》文本语符多义性的符号转换机制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27-133,共7页王德福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红楼梦文本符号隐喻研究"(A2009015)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红楼梦》文本语符充满了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语符结合的基本规律。描写、分析《红楼梦》语符的转换机制,有助于较为深入地探讨汉语语符转换的系统规律。
关键词:《红楼梦》 文本 语符 多义性 转换机制 
宝玉挨打后的会话结构分析被引量:3
《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1期271-290,共20页王德福 
通过对《红楼梦》"宝玉挨打"之后这一段文本的会话结构的描写分析,可以全面揭示话语者之间的深层关系。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整个《红楼梦》文本的分析,从而为《红楼梦》文本的系统研究提供方法论和方法的启示:所谓回归文本的前提是回...
关键词:《红楼梦》文本 会话结构 方法论价值 
《红楼梦》文本符号的结构模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20-124,共5页王德福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红楼梦文本符号隐喻机制研究"(2009A105)阶段性成果之一
《红楼梦》文本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从《红楼梦》文本中截取一个片断,对其作系统描写、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能指符号层、所指符号层的构造机制;并进一步指出,《红楼梦》文本多义模式的深层...
关键词:《红楼梦》 文本 符号 结构 
小说文本隐喻话语的四个世界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王德福 
“四个世界”理论是王希杰教授在其《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和《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6)等著作中提出的一个修辞学、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如今,这一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被成熟运用于语言学、修辞学...
关键词:“四个世界” 话语系统 小说文本 隐喻 《修辞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修辞学》 语言学研究 
论语符学的方法论标准与原则被引量: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53-156,共4页王德福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6014)
哥本哈根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继承并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同时把现代逻辑学、心理学、数学等研究方法与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用于指导语言学研究的标准和原则,具有很大的前瞻性,丰富了语言学...
关键词:语符学 方法论 标准 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