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恒

作品数:16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中医药疗法治则麦门冬汤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度量衡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寒杂病论》的地域文化特色刍议
《国医论坛》2024年第6期5-6,共2页瓮恒 范真 曲腾蛟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批中医职业教育研究课题(TA_CACM_2023002、TB_CACM_2023022)。
从医圣故里南阳的地理、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条文,解读其原意,为准确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提供借鉴。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潦水 白饮 清浆水 水鸡 索饼 地域文化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的思考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第4期148-150,共3页张明丽 瓮恒 周新强 赵增强 余小波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No.XM-2】
目的为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建设为例,从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建设、探索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养生保健专业 人才培养 
仲景方用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4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瓮恒 陈亦工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上。自《伤寒杂病论》成书以来约1 800年,由于朝代更迭,度量衡常有变化。以文献、文物等为依据,对仲景方用药所涉及的东汉度量衡进行考证分析,拟定东汉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将东汉1尺定为今23cm;1L定为200mL;重量单...
关键词:仲景方 剂量折算 度量衡 临床应用 
药物敷脐治疗晚期肝癌疼痛59例被引量:8
《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第2期39-39,共1页瓮恒 郭合新 曲中平 曲义岑 
目的:观察佛手散敷脐治疗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59例晚期肝癌疼痛患者予0.5 g佛手散填脐,上方置厚约0.2 cm、半径约2 cm圆形生姜片,用艾灸姜片约15 m in,然后弃姜片,用3 cm×3 cm的麝香风湿膏固封脐部,1 d 1次。结果:完全缓...
关键词:晚期肝癌疼痛 脐疗法 外治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脾虚痰浊中阻型)疗效观察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29-130,共2页瓮恒 单小红 曲中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5%~7%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静脉点滴,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治疗组38例,加用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关键词:梅尼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定眩汤 5%~7%碳酸酸氢钠 盐酸地芬尼多片 
仲景治则对原发性肝癌康复的指导探讨
《四川中医》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瓮恒 
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杂病的治疗具有原则性提示,其治则及预防理论对当今肝癌康复仍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与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张仲景 治则 肝癌康复 指导意义 
固本健脾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24期308-309,共2页瓮恒 马作峰 
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7]335-177
对99例老年痴呆患者用固本健脾方治疗并与西医治疗9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固本健脾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
关键词:痴呆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固本健脾方/治疗应用 
浅谈从肺论治脱发被引量:7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23期221-221,共1页瓮恒 单小红 曲中平 
因肺主皮毛,故脱发当从肺论治:益肺气以固发;促肺正常宣散津液以养发。
关键词:脱发 从肺论治 理论探讨 
小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153-154,共2页瓮恒 曲中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内经》养生理论的基本原则。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观点各异,使后学者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不能局限于临床用药来理解"养阳,养阴",而应从调整阳气的生长和收藏状态来理解,这才符合原文...
关键词:内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理论探讨 
浅谈“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对黄疽治则的启示被引量:2
《新中医》2008年第12期104-105,共2页瓮恒 曲中平 曲义岑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后世对之解释多引用《金匮要略心典》所谓“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故日瘀热以行”。孟如“’认为,此一是强调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一是认为...
关键词:《金匮要略》 黄疸 中医病因和病机 治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