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作品数:78被引量:30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知识论金岳霖冯友兰逻辑分析方法中国现代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应激相关成长:数智时代应激研究的挑战和创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5期576-586,F0002,共12页甘怡群 黄慧清 张聪 吴雪冰 胡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076,3217070197)。
在数字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个体所遭遇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挑战日益复杂多元,使得应激相关成长这一积极适应策略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以数字智能时代为背景,阐述应激相关成长的定义及其相关性指标(如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并强调其在帮助个体...
关键词:应激相关成长 认知神经机制 生理机制 遗传机制 数字化干预 挑战和创新 
知识理论体系、权力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21年第4期5-13,共9页胡军 
知识已经是现代社会中"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整个世界因知识的急剧增长和迅速传播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此,以"知识"为核心范畴描述、分析现代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构想未来世...
关键词:知识理论体系 动力因素 现代社会 未来世界 权力分配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第二首读后被引量:1
《哲学分析》2020年第5期184-186,共3页胡军 
不能成为诗人往往是许多哲学家的遗憾。究其原因似乎是理智与激情之间有着极大的差距,两者之间很难水乳交融。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好的哲学家我往往更难以成为一个好的诗人。毕竟,以诗这样的文学形式很难演绎系统哲理。因此试图以诗的...
关键词:诗的形式 系统论证 中国传统哲学 演绎系统 宋明理学 朱熹 西方哲学 水乳交融 
读《论知识主义社会》
《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2期69-71,共3页胡军 
一 关于“什么是知识”的讨论最早可见于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柏拉图学园,如《柏拉图对话集》中的《美诺篇》《泰阿泰德篇》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知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关于知识定义的讨论至今仍然是学界讨论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哲学基石....
关键词:知识主义 社会作用 苏格拉底 知识定义 柏拉图 知识论 认识论 话题 
试论现象与实在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关东学刊》2018年第1期139-147,共9页胡军 
本文认为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得到关于对象的认识。要形成这样的认识,就涉及到认识主体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而达到外物的。认识主体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知外物的。而感觉内容大致可分为正觉、幻觉、错觉、梦觉等...
关键词:现象 实在 感觉内容 客观外物 
贺大陆版《唐君毅全集》的出版
《当代儒学》2018年第1期325-326,共2页胡军 
众所周知,由于近代以来历史形成的种种复杂原因,我们在研究或讨论中国现代文化或思想的时候,往往有这样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大陆的文化、港台的文化。以现代儒家思想研究为主,即有大陆新儒家思想与港台新儒家思想。唐君毅于1949...
关键词:唐君毅 大陆 中国现代文化 新儒家思想 出版 全集 1949年 近代以来 
试论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被引量:3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43-50,共8页胡军 
思维方式在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在一定思维方式引导下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更是起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反思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各种问题,中国人大多数未能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深入对比中发现问题;从...
关键词:思维方式 差异 西方 中国 学术 
试论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
《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0期90-92,共3页胡军 
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之源中国传统文化自与西方文化接触后,始终处于被动落后的历史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笼统而模糊不清的状态之中,至今也很难说有自己的明确、系统、有...
关键词:理论体系 《柏拉图对话集》 近代科学 文化接触 逻辑学 逻辑规则 
生死相依:未知死,焉知生被引量:2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年第3期290-291,293,共3页胡军 
《论语·先进》记载,弟子季路曾请教其师关于什么是“死”的问题。孔子答道:“未知生,焉知死?”其意似乎是,如果你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生的话,那又怎么能够真正知道什么是死呢?这样的回答当然有其道理。
关键词:人生 死亡 
胡适“争取学术独立十年计划”之现代解读被引量:1
《关东学刊》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胡军 
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真正复兴的基础只能是首先要争取中国学术的独立与发展,无疑中国的大学承担着艰巨的重任,于是不久他就发表了《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一文,简洁而系统地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学术独立的...
关键词:胡适 大学理念 学术独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