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立

作品数:48被引量:22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网络媒体网络传播危机管理互联网新闻传媒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信息网络安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闻与写作》《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代巴蜀典籍的编纂及特色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9期28-32,共5页赵志立 
早在汉代,巴蜀地区就开始有了图书的编纂活动,"自古巴蜀出文宗",在巴蜀漫长的历史中不仅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诗人,而且也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国编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编辑家。本文第一次从编辑史的视角对古代巴...
关键词:古代巴蜀 典籍 编纂特色 
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
《网络传播》2012年第11期12-15,共4页赵志立 谢华萍 郭雪颖(图)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成为拥有5.38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随之兴起,并渗透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生活 胡锦涛总书记 传播技术 传播工具 互联网 
西川印子:走向世界的巴蜀文明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赵志立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而古代巴蜀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在唐末至南宋长达四百年间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印刷出版中心,在人类传播史上创造过多个第一。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被岁月的尘...
关键词:雕版印刷 巴蜀 蜀刻本 文化 
以网络文化发展促文化强国建设
《网络传播》2012年第2期12-14,共3页赵志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成为一个有五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且作为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也随之而兴起,渗透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
关键词:文化发展 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生活 传播方式 互联网 
微博传播:“断章取义”式的监督困境被引量:1
《网络传播》2011年第3期12-14,共3页苟德培 赵志立 
踏着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微博向我们走来,并以其独有的快书写、快发布、快阅读、快交流等特点迅速激起了我们的“快感”!跻身2010十大关键词且首届一指的“微博成为所有人的新闻发布会”标志着:140个字附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式的“微传...
关键词:个人传播 断章取义 困境 监督 新闻发布会 信息社会 传播方式 组织传播 
网络反腐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网络传播》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赵志立 段超龙 
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而且在推进民主政治、加强党的建设、搞好舆论监督和反腐倡廉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反腐倡廉 网络 社会舆论 文化信息 民主政治 党的建设 舆论监督 放大器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被引量:4
《领导之友》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赵志立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必然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引导策略 社会转型期 舆论 网络 现代社会 社会矛盾 工业社会 
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被引量:1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194-197,共4页赵志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8ASH013)阶段性成果
社会舆论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展和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社会舆论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的策略和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论文从传播学和社...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议程设置”理论 “意见领袖”理论 舆论引导 传播学 
网络舆论:主流与草根如何对接?
《网络传播》2010年第9期36-38,共3页赵志立 
据报载,南方报业于近日入股凯迪网络。一个是广东乃至国内重要的主流媒体,一个是拥有600万注册网友、10同时在线人数的网络社区。在如今风云际会的资本市场,媒体之间这种不同所有制的重组已不稀奇,然而如何使主流舆论和“非主流舆...
关键词:网络舆论 对接 草根 主流媒体 网络社区 资本市场 网络民意 “联姻” 
“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从传播学角度看古巴蜀文化的演进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40-46,共7页赵志立 
巴蜀文化的演进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本文从巴蜀古代神话传说为代表的口头(语言)传播和以"巴蜀图(腾)语"为代表的符号(文字)传播,试图追溯古代巴蜀文化传播的轨迹。
关键词:巴蜀文化 神话传说 口头传播 符号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