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村

作品数:15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谢克纳跨文化社会表演社会表演学表演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角色设定、角色表演与角色表演的脆弱性——以斯特林堡的《朱莉小姐》为例被引量:4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20-129,共10页俞建村 
本文以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朱莉小姐》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表演批评入手,探讨《朱莉小姐》的角色设定、角色表演、角色表演的脆弱性及其与表演者的命运关系等。斯特林堡将社会表演的四大要素结合在一起,考虑的不仅是艺术技巧,更在于社...
关键词:社会表演批评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角色设定 角色表演 脆弱性 
北京人艺《人民公敌》的“表演技术”——显性的表演行为重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69-78,共10页俞建村 
2016年5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本文以北京人艺的《人民公敌》为探讨对象,研究发现,为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性发展,以及满足北京观众舞台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人民公敌》偶遇地遵循了理查·谢...
关键词:人民公敌 谢克纳 表演行为重建 显性 
家庭表演与职场表演之间——以《玩偶之家》为例被引量:3
《戏剧艺术》2018年第2期88-93,共6页俞建村 
本文系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成果(项目编号:SH1510GFXK).
社会表演中的家庭表演与职场表演始终是个难以打开的死结,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现实的人们都将或多或少需要面对。本文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男主人公海尔茂为探讨对象,探讨在家庭表演和职场表演之间海尔茂是怎么表现的。海尔茂在...
关键词:社会表演 家庭表演 职场表演 冲突 
《黑卫士军团》——一部消解英雄和英雄崇拜的作品
《戏剧艺术》2016年第5期133-136,共4页俞建村 
本文从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视角,就《黑卫士军团》进行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无论是从士兵的社会定位,战场实录和对官兵业余闲暇生活的描述,还是对官兵上下级关系的处理等,都可以看出,剧作家旨在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对传统的战争英雄和英雄...
关键词:英雄 战争 战场 经典战争 后现代战争 消解 
前台、后台与真诚——从社会表演学看《萨勒姆的女巫》的悲剧情由被引量: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年第1期298-310,共13页俞建村 
萨勒姆的悲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而令人震惊的。萨勒姆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为何会产生如此凄惨的悲剧?如果站在社会表演学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本文从《萨勒姆的女巫》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入手,以社会表演学为理论观照,探讨...
关键词:阿瑟·米勒 《萨勒姆的女巫》 悲剧 社会表演 
从观众视阈看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的二度翻译问题被引量:4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俞建村 
二度翻译是戏剧作品翻译的独特现象,从外邦移植过来的作品总要走过一个从原文到译文,然后从译文到舞台的过程。如果说从原文到译文是第一度翻译的话,那么,从译文到舞台就存在二度翻译的问题。此文将从本土文化、书面语与口头语、语...
关键词:本土文化 书面语与口头语 语言节奏 本土意象 二度翻译 
谢克纳与印度——跨文化的演绎与争议被引量:4
《戏剧艺术》2009年第2期4-15,共12页俞建村 
关键词:印度文化 谢克纳 跨文化 演绎 戏剧生涯 
谢克纳的跨文化研究——印度火坛祭为行为重建
《电影评介》2009年第7期60-61,共2页俞建村 
谢克纳对印度的火坛祭进行了跨文化研究。他发现史达尔的发现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火坛祭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改变。将火坛祭拍成电影更是火坛祭的重建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发现。表演行为分为四个模式,谢克纳将他的的重建理论和史达尔的发现...
关键词:跨文化 火坛祭 行为重建 拍摄 
论哈姆雷特及其人性中的恶魔性特征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09年第3期48-53,共6页俞建村 
哈姆雷特身为丹麦王子,臣民朝拜的对象,但是他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一个人,那就有作为人的善恶两面。复仇中哈姆雷特表现得更多的是他人性中恶的一面,即他的恶魔性特征。哈姆雷特凭借对象错位,人性的超常表现,生命的双重标准等凸现了他隐...
关键词:恶魔性 复仇 对象错位 超常表现 双重标准 
从《哈姆雷特》到《喜马拉雅王子》——一系列跨文化的移植和浸润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09年第4期54-55,共2页俞建村 
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改编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将《哈姆雷特》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西藏文化进行移植与嫁接,并进行颠覆性创作,这倒是一件新鲜事情。中国第五代导演胡雪桦拍摄的《喜马拉稚王子》,这是一部中国版的...
关键词:人本恶 人本善 “苯教” 社会伦理 道法自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