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琪

作品数:13被引量:2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言语交际文化语言移情新媒体时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外语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符号·文化——新媒体时代话语生态的变革与传播被引量:8
《文艺争鸣》2021年第6期195-199,共5页刘琳琪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语言符号在首都话语生态建设中的流变和传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YYC015);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升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21Y039);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四层学习身份模型’的大学英语思辨课翻转课堂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Y-C06);北京邮电大学“2021高新课程高级英语”(项目编号:50052124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发生巨变,民众的媒介习惯同样发生巨变。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不仅对传统的语言符号信息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吸引了多元化的主体广泛参与。新媒体愈发成为凝聚社会文化共...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文化共识 媒体形态 广泛参与 信息能量 话语生态 多元化 传播媒介 
新媒体文学的转向与话语生态的变革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20年第6期197-200,共4页刘琳琪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语言符号在首都话语生态建设中的流变和传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YYC015)系列成果之一。
新时代,数字化传媒的迅猛发展和与日俱增的阅读群体,令时下的新媒体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媒体文学无论从文学边界、内涵阐释还是传播形态和审美表达,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媒体文学所涉及的话语空间...
关键词:文学边界 话语生态 审美表达 传播形态 新特质 话语主体 话语空间 话语交际 
魅惑,欲望,权力和人性的思辨——语言符号在莎剧赏析中的四层身份应用
《戏剧文学》2020年第5期79-82,共4页刘琳琪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YYC015)系列成果之一;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9JY-C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麦克白》,被誉为其悲剧创作的顶峰作品。本文借助四层身份理论,对《麦克白》中的魅惑,欲望,权力和人性进行思辨剖析和解读。同时,阐释了其中语言符号的意象思辨。
关键词:莎士比亚 语言符号 人性思辨 四层身份 
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语言形式及其实现的模式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18年第5期12-17,共6页刘琳琪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国际会议交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编号:2018Y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话语形式的选择是言语交际中合作和对话的动态映射和体现。本研究将用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多样化的眼光去观察人称代词、名词短语、语法结构等指称形式,以及作为表达主体的自我指称问题。表达主体在话语形式中实现的模式包括认知图式模式...
关键词:主体 话语 模式 规则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的模因传播
《文艺争鸣》2017年第10期182-185,共4页刘琳琪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2016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应该说,在媒体革命的反复席卷下,新媒体的定义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它是以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为起点,具有综合、互动特性,运用数字信号的媒介,包括多媒体、互动媒体和数字媒体等(1)。跳出印刷文明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网络文学 模因传播 媒体革命 21世纪 20世纪 数字信号 数字媒体 
角色参照语法下表达主体对话语形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82-86,共5页刘琳琪 
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4BS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56)
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指称形式的选择对整个话语形式和结构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语法的研究对此问题重视不够。在角色参照语法下,分别分析以说话人、听话人和第三方为角色参照的句法实现。从多个角度解释和分析同一种语言里在...
关键词:角色参照语法 表达主体 话语形式 自我指称 
电影《归来》中指称选择的移情和离情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5年第17期34-36,共3页刘琳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电影《归来》的整个故事里面,人物主体的语言和对话相对简单。但是,各个人物主体在指称自己、对方以及被谈及的第三方时,使用了非常灵活、多变以及非常规性的指称用法。人物指称形式的选择,体现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及第三方在心理层面...
关键词:《归来》 移情 离情 指称 
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话语形式在身份建构中的选择被引量: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32-135,共4页刘琳琪 
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4BS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56)
言语交际中,话语形式在身份建构和身份类型中的选择问题受到语言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表达主体的界定和身份建构的阐释,重点研究表达主体通过话语形式的改变,不断进行自我身份的建构,用以突出其权势地位、...
关键词:表达主体 话语形式 身份建构 突显 模糊 
东北二人转语言的顺应性选择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15年第8期153-157,共5页刘琳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北二人转的语言、唱词具有浓郁的北方地域性特点——鲜活、俏皮、幽默、诙谐。其语言唱词使用具有特殊的话语转换机制,演员艺人们能够在各种变异的语言环境中顺应语境,顺应角色做出商讨性的选择。在经历了不同文化和众多表演形式的融...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 语言唱词 顺应 选择 
文化信息流动与语言模因传播研究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55-159,共5页刘琳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56)
语言模因在外来文化信息和本土文化信息中的流动,包括与习俗文化信息,饮食文化信息,旅游文化信息和媒体文化信息的融合与变异,充分说明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其传播具有多元性,包容性,语义扩展性和开放性的新特点。文化信息语言模因...
关键词:文化 文化信息 语言模因 流动 融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