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强

作品数:22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更多>>
发文主题:网络文学应用写作文学创作传统文化精神《边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韶关学院学报》《时代文学》《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摭谈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第6期44-45,共2页吕德强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浩如烟海,这些优秀的国学著作凝聚了古代文化圣贤的智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受到很大的冲击,诸如一切...
关键词:国学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 国学经典 摭谈 一切向钱看 古代文化 价值取向 唐诗宋词 唐宋诗 诚信思想 
从客家族谱、堂联、山歌、谚语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引量:1
《客家研究辑刊》2015年第1期112-116,共5页吕德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意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客家族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堂联 山歌 谚语 历史意义 思想意识 
浅谈求职函的写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吕德强 
求职函又称为求职信、自荐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谋求职位的专用书信。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求职函是叩开就业之门的“敲门砖”,是求职者展示自我形象、谋取理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求职者写好求职函,给用...
关键词:求职信 写作 用人单位 就业形势 求职者 自我形象 第一印象 第一要务 
论程贤章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
《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55-58,共4页吕德强 
广东著名客家籍作家程贤章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以反映客家的社会历史、表现客家人的的社会生活、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理论追求。
关键词:客籍作家 程贤章 文学创作 审美追求 
论“文革”时期中外文学的交流
《时代文学》2009年第8期14-16,共3页吕德强 
"文革"时期,中国文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学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文学的交流均处于隔绝状态,仅与亚非国家还保留着一些联系,然而这种联系随着"文革"的发展也越来越少了。整个"文革"时期只有毛泽东诗词和"样板戏"能够获得公开传播...
关键词:"文革"时期 中外文学 交流 
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之关系被引量:2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吕德强 
嘉应学院科研项目(06SK21)
已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中凝聚着解不开的"后现代情结",打有"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刻烙印,包含着对传统和经典的反叛。然而,无论从网络文学作者还是作品来看,网络文学都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文网络文学已成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弘...
关键词:网络文学 中国传统丈化精神 新途径 
网络文学批评简论被引量: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2-35,39,共5页吕德强 
嘉应学院科研项目<网络文学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6SK21]
网络文学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网络文学批评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注意的问题。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批评原则进行了探究,以使网络文学批评能够进一步促进网络文学创作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 批评 特点 问题 原则 
试论网络文学的美学原则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吕德强 
与传统文学相区别,网络文学有着独特的美学原则,具体表现为自由本色、开放精神、民间视野、多元取向、变革魅力、审美升华等。正是在这些原则下,网络文学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学景象。
关键词:网络文学 美学原则 发展 
网络文学:从众声喧哗到理智反思被引量:1
《江淮论坛》2005年第5期134-137,共4页吕德强 
曾经喧闹一时的网络文学如今已逐渐归于平静,有人因此感叹网络文学已“走向死亡”。本文从网络文学的主题选择、价值评判、网络写手、创作规律等方面入手,来说明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喧哗浮躁后,正在逐步走向理智和反思。
关键词:网络文学 发展 理智 反思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谈古代诗歌中以“征妇之怨”为题材的闺怨诗被引量:2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吕德强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关键词:闺怨诗 古代诗歌 题材 中国 文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