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波

作品数:26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意境古代文学自我教育中国古代诗学古代文学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论坛》《长江学术》《文学教育》《写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张力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诗学领域中的复义
《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5期26-31,共6页周红波 
复义是文学文本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文本。其于复义,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文章撷取了中国古代诗学领域三种较为特殊的复义现象,分析其形态各异的张力构成,探讨复义的美学效果与张力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学 复义 张力 
《橘颂》为屈原早期作品的一条新证据
《三峡论坛》2012年第3期42-44,147-148,共3页周红波 
关于《橘颂》的作年,自王逸以降,洪兴祖、朱熹等楚辞名家,力主晚期说,由于他们在汉、宋楚辞接受史上具有标志性地位,所以晚期说影响深远。持中期说者也不乏其人。现当代楚辞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早期说。本文根据《橘颂》文本中屡用否定副...
关键词:《橘颂》 屈原 早期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虚静”之张力探寻
《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136-138,共3页周红波 
"虚静"是一种张力状态,"虚静"的功能效应与张力存在有极大关系。从静态来看,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虚静"在"不动之动"的紧张制衡中勃发出无限张力,充满了巨大的势能,是一切艺术表现的基础;从动态来看,以虚静到极点的心灵去...
关键词:虚静 不动之动 张力 
关于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考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2年第2期102-103,共2页周红波 
在传统考试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性、辅助性地采纳课堂随机口试法、课程论文考试法、有限开卷笔试法、自拟试卷考试法、试卷分析考试法,努力探索符合古代文学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并以此为契机撬动古代文学教学的整体改革,这对提高古代...
关键词:古代文学 考试模式 改革 
语法关系的松散与古典诗词表意张力的形成
《长江学术》2011年第4期85-90,33,共7页周红波 
新批评派张力理论的提出,为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方法。运用各种手段营造诗歌语言的张力效果,是不同时期不同诗人自觉的审美追求。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语言只有遵循逻辑性很强的语法规则才能获得明晰的意义,但诗歌语言相...
关键词:语法 缺省 错位 超常搭配 张力 
《古诗十九首》艺术张力探寻
《写作》2011年第7期9-12,共4页周红波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内容、风格近似的一组诗歌,最早见于萧统编的《文选》。萧统编《文选》时,把已失去作者的十九首选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后沿用此名。这一组诗歌虽然只有十九首,却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艺术张力 《文选》 文人五言诗 诗歌史 文人创作 《楚辞》 《诗经》 
当下文学“无根化”现象浅析
《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周红波 刘金波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
关键词:无根化文学 传统文学 文学张力 欲望叙述 
张力:透视格律诗音韵美的另一个角度
《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周红波 
格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学音韵美的典范,其音韵美的实质可以透过张力来把握:在自然与人工之间达成平衡、于"定"与"变"之间游走、使外在声律与内在性情相得益彰,最终求取张力之最大化,这是格律诗音韵美构建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格律诗 音韵 声律 张力 
《文心雕龙》之“和”探究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124-126,共3页周红波 刘金波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和"是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和"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本巨著,其中也有大量涉"和"字句,"和韵"概念的提出、"和气"概念的拓展,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和"创...
关键词:《文心雕龙》  和韵 和气 
鄂南民间叙事诗《双合莲》结构技巧初探
《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周红波 
鄂南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宏篇巨制的结构在汉民族叙事诗中实属罕见,它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叙事诗纯熟的结构技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发展的一面在于:《双合莲》作者在叙述完整故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流传在鄂南山区的民...
关键词:民间叙事诗 《双合莲》 结构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