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磊

作品数:49被引量:7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研究文化大众文化霸权伯明翰学派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国外理论动态》《美与时代(美学)(下)》《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境”考论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7-56,共10页和磊 王杰 
语境的多样性、非明确性、建构性等特点,使得我们试图寻找一个原初的或确定的语境变得不可能。但文本理解需要语境,人们批判或解构语境,比如文本与语境僵化的二分法,目的不是要否定或取消语境,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语境建构大致可...
关键词:语境 文本 意义 解构 建构 超越 
反-反本质主义:寻找变化中的同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57-67,共11页和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反-反本质主义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大家保罗·吉尔罗伊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可以用“变化中的同一”来概括。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种族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像斯皮瓦克的“策略性本质主义”等一些概念也被看作反-...
关键词:反-反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保罗·吉尔罗伊 变化中的同一 
形式的力量:西方“美的回归”思潮探析
《中国美学研究》2023年第2期282-298,共17页和磊 孙盛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批准号:16BZW008)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美在西方开始退却,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包括美被滥用或被利用、歪曲,也包括先锋艺术对美的抛弃。世纪之交,美开始在西方艺术界和学界回归。这次美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在松绑或剥离掉捆在美身上的意识...
关键词: 美的回归 形式 审美正义 
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对民族主义话语的批判与重构
《外国语文研究》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和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16BZW008)阶段性成果。
澳大利亚自1901年联邦成立以来,一直有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结。但是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话语从一开始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而统一的表达。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揭示和批判了澳大利亚流行的两种民族主义话语:西方话语模式和求同话语模式。正是在...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研究 民族主义 民族性 差异中的团结 
概念中的拉丁美洲身份认同话语
《拉丁美洲研究》2023年第4期76-89,152,共15页和磊 孙盛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编号: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拉丁美洲有着长期被殖民的历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又不断涌入这片土地,与各国自身的本土(土著)文化形成了复杂的矛盾关系。正是在思考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开始了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思考。拉丁美洲文...
关键词:拉丁美洲 身份认同 话语 
走向微观生物政治:奈杰尔·斯威夫特的情动政治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8期108-113,共6页和磊 孙盛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批准号: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冯雪峰先生在《文艺争鸣》第2期发表文章《文化的危机与情动的兴起——没有“文化”的文化研究如何可能》,力图在“朝向本体论的转向”与文化研究的交汇之处,寻求文化研究新的出路,而情动理论的兴起,为寻求这一出路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斯威夫特 文艺争鸣 冯雪峰 日常生活经验 杰尔 本体论 情动 政治 
“旋转木马”上的清醒者——陶东风学术思想论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8,共8页和磊 
陶东风教授显然是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名家,但他更是当今中国的一名知识分子,一名批判性的知识分子。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介入现实,在他身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陶东风一直致力于建构中国本土化的知识生产范式,寻求学术研究的公共性...
关键词:陶东风 本土化 公共性 人文精神 
非表征理论范式:文化研究另一种发展的可能被引量:4
《文艺争鸣》2022年第2期85-90,共6页和磊 
国家社科基金“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批准号: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冯雪峰发表《文化研究再定义:从再现范式到非再现范式》(《文艺争鸣》第7期)一文,对文化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新的阐释,那就是从表征理论范式到非表征理论范式(“再现”一词即为文化研究通常所使用的“表征”一词)。这是国内目前看...
关键词:文艺争鸣 冯雪峰 范式 非表征 文化 再现 理论角度 
伪命题还是真问题?——关于中国语境中“理论之后”讨论的思考
《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193-206,共14页和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接受史研究”(批准号16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中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理论的效用或现实阐释力问题。但是,纵观这十几年国内学者关于“理论之后”或“后理论”的讨论,我们发现,这次的讨论似乎并没有真正把握到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精髓:一是没有像伊格尔顿那...
关键词:伊格尔顿《理论之后》 阐释力 现实关怀 
论中西艺术真实观之比较——以叙事文学为例
《滁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7-50,共4页周逸群 和磊 
"艺术真实"作为文学、艺术领域里的重要术语被讨论,对于中西方艺术真实问题往往简化为表现与再现的对立,这样的理解无疑忽视了中西方艺术真实问题语义的丰富。实际上在叙事文学的历史中,中西方对于艺术真实的理解出现对称性的错位,并且...
关键词:艺术真实 历史 哲学 错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