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英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语文教育曹操诗歌大学语文大年挂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余学院学报》《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凯里学院学报》《许昌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思考与表达: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向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66-170,共5页李玉英 
思考与表达能力训练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向度,一切教学行为均应服务于这一思想。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以服务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继续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其思考与...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工具性 人文性 
山东惠民认干亲习俗被引量:1
《寻根》2014年第4期47-52,共6页李玉英 
由于"文革"对于旧文化的强烈冲击,认干亲习俗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基本绝迹。笔者近年因工作关系来到滨州后,注意到此地的看风水、合八字、拜把子、认干娘等习俗依然存在。本文即以滨州市下辖的惠民县认干亲习俗为主要考察内容,以南部...
关键词:调查区域 集村 杨湾村 起当初 现有人口 梳理分析 就这样 河南商 村中 主要经济支柱 
山东惠民认干亲习俗研究——以惠民县张集村、大年陈村为调查基点被引量:2
《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3期83-89,共7页李玉英 
在地处鲁北的惠民县,认干亲习俗"文革"前后曾一度低落,近年却又有力回潮。认干亲行为驱动因素有因"命"认亲、因"娇"认亲、因"弱"认亲、因"和"认亲、因"利"认亲以及因"缘"认亲,与认干亲有关的的仪式主要是挂锁与开锁。认干亲现象是传统...
关键词:山东惠民 认干亲 挂锁 开锁 文化透视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隐含的道德批判
《新余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李玉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显示了春秋后期史家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直承西周礼乐文化精神,要求尊礼重德、制欲守义;看重国家和家庭内部和谐,因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被大力弘扬的伦理行为。该文中的母子三人均因道德缺失而受到含蓄的批判...
关键词:左传 郑伯 太叔段 武姜 道德批判 
论铁凝小说的“有我之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李玉英 
铁凝的一些重要作品主体在场感分外强烈,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铁凝常常以自己实际的家庭构成模式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依托,并把个人生活经历、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二是铁凝在写作中常常贯注强烈的主体情感,张扬明...
关键词:铁凝小说 主体在场 有我之境 经验移入 主体情志 
从魏晋到齐梁:追摹文学的轨迹与影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4-5,共2页李玉英 
魏晋六朝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情形,直接影响到作家生态和文学风貌。在危难之时,作家通过诗文来反映生之艰难和生之愿想,以其情意的深切撼动人心;在平顺之时,文人则致力于诗艺和文章形式之美的探讨,个人情怀隐藏较深。该时段诗文艺术的...
关键词:魏晋文学 齐梁文学 文学轨迹 文学影像 
毌丘俭姓名辨证被引量:1
《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第6期8-9,共2页李玉英 
魏晋时代以反司马氏和讨伐高句丽而著名的一个重要人物毌丘俭,因汉字字形因素,后世其姓名经常被写作"毋丘俭"或"母丘俭",查检较早形成的文献资料以及后世辨误文字,可以确知其姓名实为"毌丘俭"。
关键词:毌丘俭 毋丘俭 母丘俭 误写 
缺失、占有与破坏——曹七巧与莫雷尔夫人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
《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李玉英 
曹七巧和莫雷尔夫人分别是中国作家张爱玲《金锁记》和英国作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共同特征是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婚姻的不幸、情欲和情感要求的不满足,导致了她们心理的异常。她们试图通过占有儿子的身或心、...
关键词:曹七巧 莫雷尔夫人 母亲形象 母爱 畸变 
悲悯·体恤·玉人于成——魏武人文情怀之诗文史互证
《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3-55,共3页李玉英 
曹操诗文成就了一个浑厚博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人文精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曹操诗文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才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关键词:曹操 人文情怀 悲悯 体恤 玉人于成 
曹操诗歌之壮气溯因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李玉英 
曹操诗歌之雄浑古朴的壮美风貌的形成,其主因应该在于主体内在的一腔壮气,一种至大至刚的雄壮精神。具体分析曹操的人格构成可知,这种精神的来源应有如下几个方面,即其一生不改的救世情结,其顺应时世的价值取向,以及其特出独具的雄豪个性。
关键词:曹操诗歌 壮气 救世情结 价值取向 雄豪个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