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胜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京剧致辞科班戏曲教育艺术人才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电影市场》《中国京剧》《北京教育(高教)》《戏曲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第五届“青研班”暨首届京剧“流派班”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戏曲艺术》2012年第2期11-12,1+129-138,共2页杜长胜 
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于2009年5月、首届京剧流派班于2010年5月分别正式开班。几年来,两个班全体106名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重重困难,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奋发努力,刻...
关键词:京剧流派 中国京剧 毕业典礼 学员 致辞 刻苦学习 2009年 2010年 
“小大学”、大责任、大担当——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戏曲艺术》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杜长胜 
关键词:中国戏曲学院 庆祝大会 小大学 责任 致辞 党政领导 离退休老同志 师生员工 
当代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论纲被引量:15
《戏曲艺术》2009年第2期1-7,共7页杜长胜 张文振 
北京市教委2007年度教研教改重点项目《当代戏曲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更新和繁荣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戏曲教育则是戏曲艺术传承、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中国戏曲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戏曲教育 科班 现代戏曲教育体系 戏曲人才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戏曲教育发展
《中国京剧》2009年第2期30-33,共4页杜长胜 
在中国戏曲学院即将迎来60年华诞的前夕,为缅怀为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立下丰功伟绩的田汉、王瑶卿、萧长华、史若虚四位老校长,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隆重举办了“纪念田汉、王瑶卿、萧长华、史若虚四位老校长暨新中国戏曲教育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中国戏曲学院 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 教育学术研讨会 引领 丰功伟绩 教育事业 教育科技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08年第1期1-9,共9页杜长胜 
该文回顾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历史发展,总结了学院近年来的办学经验,从培养德艺双馨戏曲人才的根本目标、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如何保持学科特色优势、拓展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
关键词:戏曲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定位 办学思路 良性互动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京剧艺术的百年积淀与京剧学学科建设——《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代序
《戏曲艺术》2006年第4期5-7,共3页杜长胜 
关键词:京剧艺术 学科建设 历史现状 论文集 中国戏曲学院 代序 积淀 学术研讨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起点出发谋求新发展
《北京教育(高教)》2005年第11期21-23,共3页杜长胜 
从新起点出发,转变思路,谋求新发展中国戏曲学院是一所以戏曲教育为特色的专业艺术院校.建校55年来,学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了以培养戏曲艺术人才为特色的完整的学科和教学体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求新 起点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教育 艺术院校 党和政府 艰苦创业 教学体系 艺术人才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编撰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戏曲艺术》2005年第2期8-15,共8页赵景勃 杜长胜 朱文相 张国华 郭汉城 刘厚生 戴嘉枋 龚和德 季国平 周育德 刘祯 王清辉 陈国卿 钮骠 涂沛 贯涌 苏移 李刚 
关键词:艺术教育 出版座谈会 发言摘要 戏曲 中国 编撰 1996年 教学实践 相对稳定 研究院 研讨 写作 教师 课堂 教材 
纪念·继承·继往开来——京剧科班富连成社创办100周年感言
《戏曲艺术》2005年第1期3-5,共3页杜长胜 刘坚 
关键词:京剧 传统艺术 排演 剧目 艺术人才 创作 典型 继承 纪念 民族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下)
《中国电影市场》2002年第8期5-7,共3页杜长胜 
任何文化产品,都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创作者的思想观点、社会或审美的倾向性,渗透着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存在不反映社会思想内容的文化产品,所以中国文化市场向世界开放以后,不仅会带来直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的冲...
关键词:WTO 中国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文化资本 文化价值观 文化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