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

作品数:9被引量:5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真菌青霉素酰化酶褐煤微生物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膜科学与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酶细胞交联物在膜反应器中裂解青霉素的反应特征被引量:2
《膜科学与技术》1999年第6期30-33,37,共5页杨海波 曲天明 虞星炬 苏志国 
将通过戊二醛交联得到的酶细胞共交联物截留于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中,研究了催化剂负载量与膜透量和表观酶活以及比活的关系.考察了固定化酶细胞交联物膜反应器裂解青霉素钾盐(PGK) 的反应特征和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在内径15 m ...
关键词:酶细胞交联物 膜反应器 青霉素 裂解 抗菌素 
游离态和固定态青霉素酰化酶对环境的敏感性被引量:2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年第10期439-440,479,共3页杨海波 虞星炬 曲天明 苏志国 
在优化的固定化条件下,通过戊二醛交联直接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比较了环境因素对游离酶和两种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后,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青霉素酰化酶 环境因素 酶活性 抗生素 酶法 
临海土壤环境中钢管的腐蚀与阴极保护
《给水排水》1999年第7期69-72,共4页战广深 张汝东 霍振国 任厚珉 张捍东 杨海波 任勇 
现场测量和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引碧输水管道途经的临海土壤环境具有低电阻率、高Cl-含量的特点;碳钢在临海土壤中的腐蚀速率低于海水中的腐蚀速率,但远大于相邻土壤和自来水中的腐蚀速率。通过现场模拟试验,确定了输水管道牺牲...
关键词:输水管道 土壤 腐蚀 阴极保护 牺牲阳极 钢管 
含青霉素酰化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被引量:2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年第3期333-336,共4页杨海波 虞星炬 曲天明 苏志国 
研究了含青霉素酰化酶的重组菌 E.coli A56 (p P A22)发酵过程中环境因素对酶活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液性质变化与酶活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了酶活较高时的优化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青霉素酰化酶在重组菌生长的平衡期后...
关键词:青霉素酰化酶 发酵培养 抗菌素 重组大肠杆菌 
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前后动力学行为的比较被引量:1
《生物学杂志》1999年第2期23-24,共2页杨海波 虞星炬 曲天明 苏志国 
在优化的固定化条件下,通过戊二醛交联直接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在优化的环境条件下测定游离酶和两种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尽管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增大,但产物抑制作用减弱,裂解青霉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更适合...
关键词:青霉素酰化酶 动力学 固定化酶 
煤的微生物溶(降)解及其产物研究被引量:43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653-661,共9页韩威 佟威 杨海波 赵秀琛 赵树昌 崔之栋 赵岩 冯朴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等因素对溶煤作用的影响,得出...
关键词: 褐煤 真菌 微生物溶解 
真菌悬浮培养滤液对煤的溶解及产物分析被引量:2
《煤炭转化》1994年第1期75-81,共7页杨海波 韩威 赵秀琛 赵树昌 崔之栋 赵岩 冯朴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
本文考察了真菌液体悬浮培养滤液的溶煤能力与菌丝体生长代谢过程的关系。发现当菌丝体进入生长衰老期时,其滤液具有较好的溶煤作用。硝酸氧化煤的溶解转化率可达60%以上。对煤生物溶解产物及其酸沉淀物的溶解试验表明,两者在性质...
关键词: 真菌 生物溶解 转化 
云芝和假丝酵母对煤的溶(降)解被引量:1
《生物工程学报》1994年第1期87-92,共6页韩威 杨海波 赵树昌 赵岩 冯朴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云芝和假丝酵母固体培养港煤试验筛选了易于为它们溶解的煤样;测定了这两种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对扎赉诺尔及平庄硝酸氧化煤的溶煤率,一般可达60—80%;对煤溶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分析结果初步表明,生...
关键词:云芝 假丝酵母 褐煤 生物溶解 
煤的微生物溶(降)解研究被引量:2
《燃料化学学报》1993年第3期332-336,共5页韩威 杨海波 赵秀琛 崔之栋 赵岩 冯朴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博士点基金
利用微生物溶(降)解褐煤是开发低品位煤利用途径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于八十年代首先引起了美国和德国学者的注意和兴趣。研究者们希望通过此种方法从低品位煤中提取可应用于工、农、医等方面的化学品以及制取清洁的气体、液体燃料等。利...
关键词:低品位煤 真菌 生物溶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