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原

作品数:68被引量:39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建筑学公共空间建筑理论建筑城市设计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景观设计学(中英文)》《时代建筑》《城市建筑》《南方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向的知识平台与一体的设计实践
《城市环境设计》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汪原 
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内涌现了一批显著的人物,他们通常就职于国内各大高校,不仅长期深耕于建筑教育领域,而且还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引领着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城市建设 知识平台 高校 设计实践 建筑教育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精明营建:城市大型复杂综合工程的设计与实践孙一民建筑作品品谈会
《城市环境设计》2024年第6期16-23,共8页马国馨 崔愷 庄惟敏 崔彤 胡越 汪原 周剑云 徐宗武 孔宇航 
孙一民非常感谢大家。今年是工作室成立20周年,因此有了这一次UED专辑的梳理,过程中我和团队都有了更多的反思。借此机会,也希望听到各位师长、朋友们的指点,这对我们的进步尤为重要。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师长在工作室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
关键词:工作室 成立 孙一民 UED专辑 20周年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特色建筑理论、制度与实践
《建筑学报》2024年第9期205-205,共1页汪原 胡兴 
1996-1998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非常特殊的3年:历经10数年的"长跑",中国入世(WTO)谈判进入了最后的实质性阶段;1997年中国香港回归.毫无疑问,这是全中国上上下下,在各个方面准备好去深度参与全球化,冲刺迈向历史新阶段的关键3年.而在改...
关键词:香港回归 全球化浪潮 参与全球化 制度与实践 发展历程 建筑学 历史新阶段 
“地方”观念的转变与建筑学在行动
《新建筑》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雷晶晶 汪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008177)。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向后工业甚至“超工业”的转型,伴随着深度工业化,将世界纳入流动体系,但也蔓延危机。地方观念从“场所”开始,经历“无地方”“无地方感”“非地”三次观念转型,对应后工业文化批判(1950—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198...
关键词:地方/场所 无地方 无地方感 非地 后工业转型 超工业转型 深度工业化 全球化 
空间逻辑与设计自省 汪原与李春舫对谈
《城市环境设计》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李春舫 汪原 
汪原:我国的大型设计机构首先承担的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李总作为大院总师,您从业将近40年中所担负的责任是非常重的。像中南院这样的设计集团,首先要面对国家、政府的重大设计项目。尤其是我们国家21世纪以来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项...
关键词:勘察设计行业 高铁车站 高铁站房 空间逻辑 城市快速发展 
建筑 空间 逻辑 李春舫建筑作品品谈会
《城市环境设计》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孔宇航 崔愷 庄惟敏 杨剑华 张利 邵韦平 崔彤 桂学文 韩冬青 李翔宁 汪原 彭礼孝 杜丙旭 胡一可 
2024年3月23日,北京海淀中间艺术家工坊现场嘉宾云集,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执行)李春舫个人作品品谈会在这里举行,其创作特色和设计理念通过诸多项目进行了诠释和表达,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位职业建筑师近40年的创作实...
关键词:职业建筑师 建筑创作 总建筑师 北京海淀 中南建筑设计院 李春 创作特色 嘉宾云集 
地方性与技术现实——岭南建筑学派的知识学追问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23年第12期78-84,共7页汪原 魏迪 
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在对“地方性”与“建筑学”重新理解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其发展与演变,为建筑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重构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岭南 岭南建筑学派 技术 地方 
从“自然物”到“技术物”——关于当代木构建筑的思考
《建筑学报》2023年第9期18-23,共6页胡兴 汪原 
通过回归物的本体,将“木”从作为材料或结构的“自然物”,转向纳入技术系统的“技术物”,辨析了当代木构的物质性,及其可能的对建筑师工作模式、知识体系的重塑。
关键词:木构建筑 技术系统 技术物 
信息流介入公共空间活力营造——基于城市公园的大数据循证分析被引量:2
《风景园林》2023年第7期86-93,共8页魏迪 陆毅 汪原 胡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学龄儿童户外活动分析的城市建成环境优化策略”(编号51778552);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Urban Greenness and Urban Residents’Health:A Novel Method to Assess Street Greenery”(编号112075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21JYCXJJ009)。
【目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探寻信息流与公共空间活力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125个城市公园及其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为例,在控制区位特征、可达性、公共空间特征后,量化信息流对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结果】...
关键词:公共空间活力 信息流 移动互联网 社交媒体 城市公园 用户生成内容 大数据 
视觉机制的转变与现代性叙事的发生——《观察者的技术》导读
《建筑师》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汪原 
“视觉”是一种运用眼睛去“看”的生理活动,但如何“看”、什么被允许“看”以及能够“看”到什么,却并非一种纯粹的生理行为。也就是说人的“观看方式”受到既有的思想文化传统、政经体制以及个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预设了在某个历...
关键词:思想文化传统 现代性叙事 观看方式 生理行为 视觉机制 技术媒介 生理活动 观察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