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华

作品数:15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陆机传记叙事内部语义关系领属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风》《社会科学辑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当代修辞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体系及其质量保障机制探究被引量:3
《科技风》2020年第17期237-238,共2页田英华 王亚聪 
本文着重探讨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的体系的构建,提出应建设科学合理的专用协作平台以利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工人员协同联动,共同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构建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也是实现全员协同育人...
关键词:全员协同育人 地方高校 质量保障机制 
丁金国先生访谈录
《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6期83-87,共5页田英华 黄小平 
【1】问:丁先生,您致力于语体风格研究几十年,能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吗?
关键词:访谈录 金国 语体风格 
组配流行语的结构、意义与文化传播功能
《对外汉语研究》2012年第1期182-186,共5页田英华 
当流行文化以语言的组配关系为载体时,它的传播就表现为人们不断按照这种组配关系构造新词。我们把这些词称为组配流行语。组配流行语总是成系列地出现,其内部结构相当于偏正式复合词,它的整体意义大于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组配流行语...
关键词:组配流行语 组配关系 偏正式复合词 指称 
传记叙事中的隐喻研究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田英华 
在传记叙事中,事件等的意义的建构离不开隐喻的理解机制。本文阐述了传记叙事中隐喻的作用机制,并具体论述了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语言手段,即名物化,指出了名物化在传记叙事中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隐喻 传记 叙事 名物化 
传记叙事的主题意义建构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11期94-96,121,共4页田英华 
传记离不开叙事,叙事将许多事件连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本来无序的现象变得有序化。而传记叙事主题意义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手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章节标题的概括性语言,还有同义性词语和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它们都对传记主题...
关键词:传记 叙事 语言手段 同义场词语 评论性干预 
与“V+给”相关的句式分析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李凌 田英华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动词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动词和表示“给予”意义的“给”一起构成的“V+给”句法结构所能出现的句式。
关键词:句式 双宾句 把字句 主谓谓语句 连谓句 
玩味的记忆——从互文理论看黄庭坚的诗歌修辞思想
《修辞学习》2008年第4期68-70,共3页田英华 
本文将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歌创新手法放在互文理论中进行考察,指出对文学记忆的玩味造就了文本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是以上两种方法达到创新目的的源泉。
关键词:“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互文性玩 味的记忆 
苏轼《定风波》的一种解读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田英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关键词:定风波 料峭春风 道中遇雨 徐行 竹杖 文学作品 文本意义 意向性客体 打叶 渺无踪影 
朗吉努斯、博克、康德论崇高被引量:4
《兰州学刊》2007年第6期157-159,共3页田英华 
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结合产生了崇高思想。通过对崇高概念逻辑发展的考察,认识到古典意义的崇高可以被表述为神人合一的表现形态,它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以及人的理性力量和道德精神的胜利。
关键词:崇高 朗吉努斯 伯克 康德 
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被引量:1
《修辞学习》2007年第2期28-32,共5页田英华 黄友 
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于2006年11月23日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六十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屈承熹教授作了“篇章语法:句法与修...
关键词:复旦大学 修辞学 沙龙 句法 语法 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