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斌

作品数:26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传统道德对立统一信仰上市公司道德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石家庄学院学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新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A02期276-277,共2页肖立斌 程涛 
贵州理工学院2013年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伦理学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最终成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媒体”,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着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异军突起,为高校尤其...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 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生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202-205,共4页肖立斌 林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外来文化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2XZX001);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GDYB2010008)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不同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和文化语境两个方面。从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有机结合,并积极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从文化语境来看...
关键词: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文化生态 文化形态 文化语境 
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肖立斌 
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DYB2010008
佛教中国化最成功的宗派——禅宗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而由盛转衰的事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发展方式不是解释学的而是实践的;佛教中国化进程中诸宗争鸣推动佛教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启示 
以人为本是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首要原则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杨国强 肖立斌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叠共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基于此,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科学发...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信仰:超越、不确定与延异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09年第6期15-18,共4页肖立斌 
信仰是个体对基本生存状态、人生内在矛盾和现实世界的超越。在此过程中,由于"理性的跳跃",信仰的对象、心态和根据均呈现出不确定性。进一步,信仰的不确定性在后现代背景下得以凸显并获得了合法性,使信仰在个体生存、文化传统和符号流...
关键词:信仰 超越 不确定 延异 
“德得相通”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肖立斌 
贵州大学2007年校内人才引进项目"中西传统道德信仰比较"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伦理文化中,"德得相通"具有德者得于道、德者得于心、德者得于人、德者得于利、德者得于福等多重含义。"德得相通"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是"德得相通"观念否定了唯道义论;二是"德得相通"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提供了对历史发展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德得相通” 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礼法正义思想辨析
《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胡启勇 肖立斌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的基本含义是"宜"、"适宜"。它不仅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是分配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原则。在"义"与礼法的关系上,一方面,"礼"以行"义";另一方面,"义"以行"礼"。先秦儒家的礼法正义...
关键词:先秦儒家 礼法  正义 
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的对立统一被引量:3
《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50-53,共4页肖立斌 
从美德论、生存论和宗教现象学等维度来看,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三主德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信仰、希望与爱都是人的精神意向和生存规定,三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盲目的信仰和虚幻的希望与爱是相悖的。概言之,正是由于"信"、"望"...
关键词:基督教伦理 “信” “望” “爱” 
析“无言”的天与“言说”的上帝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12-16,共5页肖立斌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
关键词: “无言” 上帝 “言说” 
析中国传统道德的认知方式被引量:3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71-73,共3页杨国强 肖立斌 
直觉思维、中庸思维和实践理性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认知方式,既反映出中国传统道德具有注重总体把握、灵活应用和关注道德现实等合理成分,又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缺乏逻辑推理、思辨理性和圆滑老成等消极因素。
关键词:传统道德 认知方式 直觉思维 中庸思维 实践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