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东生

作品数:11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壮语语素特殊用法语言接触给予义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北部湾大学学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语文》《方言》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西陆川横山镇客家方言的体貌范畴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3-28,50,共7页吕蔓 熊润宏 覃东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类型学视野下中国西南地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研究”(21BYY084)。
广西陆川县横山镇客家方言的体貌范畴包括“体”和“貌”两部分,体范畴基于二分法分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其中完整体包括现实完整体和经历完整体,非完整体包括进行体、持续体、起始体、将行体和先行体。貌范畴分为重行貌、短时貌、尝试...
关键词:陆川县横山镇 客家方言 体范畴 貌范畴 
广西勾漏片粤语“Neg+系词+得”式否定判断句
《方言》2024年第4期470-477,共8页覃东生 刘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类型学视野下中国西南地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研究”(21BYY084)、“桂东南粤客方言接触与演变研究”(18XYY006)的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资助
广西勾漏片粤语的“Neg+系词+得”式否定判断句,在形式上可分为三大类四小类。通过使用频率、合音形式与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可知各类型的演变速度依次为:Ⅰ.“Neg+系词+得”未合音型→Ⅱ_(A).[Neg+系词]可单用型→Ⅱ_(B).[Neg+系词]不...
关键词:广西 勾漏片粤语 否定判断句 Neg+系词+得 
博白客家话小称变调的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2024年第1期287-303,M0012,共18页刘莉 覃东生 庞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东南粤客方言接触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8XYY006);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博白粤客方言接触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6XJC740005);国家语委语保工程专项任务“广西汉语方言语料收集与整理·博白客家话”(项目编号YB1924C003F);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语言专题研究”团队(项目编号GXTD202004)的阶段性成果。
博白客家话有较为丰富的小称变调现象。小称变调可分为纯粹变调和小称“儿”尾变调两大类型,后者又有变阴平调和变独立调两个小类。纯粹变调是客家话小称“子”尾与前字合音后的代偿形式,是客家话自身发展的结果。小称“儿”尾来自粤语...
关键词:博白客家话 小称变调 语言接触 借用 转用干扰 
宁化客家方言的被动标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13-17,97,共6页巫细水 覃东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类型学视野下中国西南地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1BYY084);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2012)。
文章主要考察了宁化客家方言的三个被动标记“分[p n 44]”、“畀[pei 31]”、“得[t 5]”。描写了其在宁化客家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同时,探讨了宁化客家方言中被动句的基本类型、构成成分的主要特征以及被动句式的语义色彩,并探究了宁化...
关键词:宁化客家方言 被动标记 “分” “畀” “得” 
源于“知道”的选择连词——一项广西汉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共享的区域特征被引量: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52-60,共9页覃东生 覃凤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法化的世界词库》背景下壮语虚词词典的编纂研究”(18BYY203);“区域类型学视野下中国西南地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研究”(21BYY084);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知道”义语素表选择连词,是境内外侗台语的一项语族共性,但广西部分汉语方言也有此特征。此平行现象导源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机制是复制性语法化,壮语是模式语,汉语方言是复制语。此特征是广西汉、壮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作为大陆东...
关键词:“知道”义语素 选择连词 区域特征 
柳州话的程度副词“算”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76-79,共4页覃东生 王盈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
柳州话"算"的程度副词在语义上经历了"客观归类>程度高"的演变过程,"主观化"是其演变动因。句法上,"算"已从归类动词语法化为程度副词。
关键词:“算” 程度副词 主观化 
广西汉、壮语方言“给予”义语素的两种特殊用法被引量:2
《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29-35,共7页王盈盈 覃东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各语言与东南亚语言共享特征的区域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4CYY043)
文章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给予"义语素两种特殊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并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是:(1)对象格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为"给予动词>与格标记>对象格标记1>对象格标记2";(2)汉语方言"给予"义语素的对象格标记用法和"VP...
关键词:“给予”义语素 复制性语法化 语序复制 
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被引量:5
《中国语文》2018年第5期575-587,639,共14页覃东生 覃凤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各语言与东南亚语言共享特征的区域类型学研究"(14CYY043);"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语法化的世界词库>背景下壮语虚词的编纂研究"(18BYY203)的资助
本文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主要结论有:1)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是广西汉、壮语方言和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汉语方言的上述用法源于壮语; 2)方式助词的语法化始于共享宾语后置的连动式V+au1+O,汉、壮语连...
关键词:方式助词 取舍助词 连动式 双向迁移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两种特殊用法——区域语言学视角下的考察被引量:10
《民族语文》2015年第2期68-75,共8页覃东生 覃凤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各语言与东南亚语言共享特征的区域类型学研究"(14CYY043);广西社科规划项目"区域类型学视角下广西汉语方言与壮语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研究"(13CYY002);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AZ201401);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广西汉;壮语方言共享语法特征研究"(XBS1402)资助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表示使成和程度的用法也是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作者认为广西汉语方言"去"的两种用法源于壮语。
关键词: 广西汉语 壮语 语言接触 
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被引量:3
《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68-72,共5页覃东生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
关键词:宾阳话 述补结果 体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