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芳

作品数:1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乔治·奥威尔勃朗宁小说肉身女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华文文学》《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外国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以言行事:杨绛和她的翻译
《华文文学》2018年第5期37-46,共10页罗鹏 许淑芳 
杨绛的翻译观或许跟钱钟书的观点截然相反。钱颂扬语言"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讹误,杨绛却为翻译过程中原文"光彩"不可避免的损耗感到些许遗憾。表面上看,杨提及中国印刷业,是在回应"堂吉诃德"关于翻译仅仅类似于"誊录或抄写"的主张,意...
关键词:杨绛 翻译观 以言行事 
多重界限的“垮掉”——论“垮掉派”文学的生成与传播方式
《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143-150,共8页许淑芳 
"垮掉派"文学对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然而,"Beat"一词的意义和中译一直是学界的困惑。本文从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的角度,阐述把"Beat"译为"垮掉"的合理性。"垮掉派"倡导的"自发式写作"打破了文学与人生的界限;其公...
关键词:“垮掉派” 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自发式写作 
电影艺术与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生成和传播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03-107,共5页许淑芳 
20世纪初期,当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被众多现代主义作家贬低时,博尔赫斯写下多篇影评,表达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电影艺术启迪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广泛借鉴蒙太奇手法;另一方面,他从好莱坞电影中领悟了构建小说情节...
关键词:博尔赫斯 电影艺术 经典的生成和传播 
从《格列佛游记》的电影改编看经典的稳定性与开放性被引量:3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83-88,共6页许淑芳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10&ZD135)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格列佛游记》改编的电影迄今已有29部,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媒介中,这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文章选取其中最著名的六部影片进行研究,从跨时代传播、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传播三个方面探讨经典名著的稳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 电影改编 经典的传播 
在个体与公共之间追寻——读乔治·奥威尔《上来透口气》被引量:4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39-46,共8页许淑芳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是作者前、后期创作的过渡。小说围绕着日常与例外、胖子与瘦子、现在与过去、名字与自我这四对关系来组织情节,巧妙展现了个体与公共世界间的冲突,表达了主人公保灵寻找独立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追寻破灭...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上来透口气》 个体 公共 
弗洛里的“胎记”与殖民话语批判——奥威尔小说《缅甸岁月》解读被引量:7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6期111-113,共3页许淑芳 
《缅甸岁月》是一部反思大英帝国统治,揭露殖民真相的小说。小说中主人公弗洛里的胎记并非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言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度,而是很好地起到了殖民话语批判的功能。弗洛里的胎记虽是天生就有,但胎记的屈辱内涵是后天赋予的,从...
关键词:奥威尔 《缅甸岁月》 胎记殖民话语 
论勃朗宁戏剧独白诗中的封闭性意象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8-20,共3页许淑芳 
勃朗宁戏剧独白诗中广泛使用了封闭性意象。封闭性意象的设置为在短小诗篇中组织复杂矛盾提供了方便,为人物之间的斗争提供了象征性舞台。封闭性意象的并置、对立和碰撞为诗歌结构提供了隐在的线索,因而增强了勃朗宁诗歌的叙事性和戏剧...
关键词:勃朗宁 戏剧独白诗 封闭性意象 
走出眩晕——读《失落了桅灯的塔里木》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许淑芳 
周克庸教授的小说《失落了桅灯的塔里木》通过回忆一名高干子弟在文革期间流离失所的遭遇,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大眩晕,以及那个时代条件下人们心理的蜕化过程。作品在深入刻画时代的荒诞感和人身上残忍的动物性的同时,讴歌了人性中的美与...
关键词:《失落了桅灯的塔里木》 眩晕 动物性 寓言 
走向“自性”之路——论叶芝诗中的“石头”意象被引量:1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许淑芳 
叶芝中后期的诗歌中广泛使用了石头意象,在具体诗篇中它们分别象征了艺术之源、智慧和真理、永恒、灵魂。世界上众多民族都有关于石头的神话,它们的象征意义很丰富,然而各种象征意义都源于石头对“自性”的象征。而“自性”正是叶芝的...
关键词:叶芝 石头意象 原型 象征 自性 
被封闭的女人——读勃朗宁的四首戏剧独白诗被引量:6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104-110,共7页许淑芳 
在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安德烈,裁缝之子”、“波菲利雅的情人”和“金发”中,都有一个被封闭、被压制、被缺席审判的女性;而在诗歌的结尾,这种封闭往往遭到了反抗和瓦解。正是封闭与反封闭的暗中较量形成了这些诗...
关键词:勃朗宁 戏剧独白诗 被封闭的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