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蔚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消费文化广告文化后现代罗兰·巴特后殖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广告》《新闻知识》《民族艺术》《青年记者》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时间商品化与广告文化认同
《青年记者》2014年第05Z期27-28,共2页鞠惠冰 赵元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广告传播与消费文化"阶段性成果(项目号:801130070401)
1979年3月15日下午6时,很多上海市民和往常一样打开家里的黑白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雷达表广告,由于时间和操作上的原因,这条电视广告是用英文解说的,只是配上了中文字幕。那时,对于中国人来说,雷达表的这条形象广告是刷...
关键词:雷达表 广告文化 黑白电视机 中文字幕 电视广告 外国品牌 中兴百货 促销广告 商用价值 威廉姆森 
当代广告的文化共生现象被引量:1
《新闻知识》2014年第3期40-41,共2页鞠惠冰 赵元蔚 
一、广告文化的本质 作为“商业话语”,广告现今已构成社会文化的主要方面;作为“丰裕的寓言”,广告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刺激感官的文化价值观的代表。对广告文化的解读一般要取决于观测者的角度。例如,历史学家阿诺德·汤...
关键词:广告文化 共生现象 当代 文化价值观 罗斯福总统 文化人类学 社会文化 历史学家 
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与后现代消费主体被引量:19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158-162,共5页赵元蔚 鞠惠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801130070401);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1QY008)
后现代性的图像文化与拟像消费是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拟像主体并没有被媒介的超真实所操纵,它不过是媒介方式的特殊反映,与印刷文化建构出一个有稳固身份的主体的道理一样,电子与数字媒体则建构了一个流动的、离散的...
关键词:拟像理论 消费 超真实 鲍德里亚 
超现实主义:物体的危机与广告谎言
《艺术生活》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赵元蔚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357号);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QY008)
“当20世纪4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趋向成熟时,广告公司越来越渴望采用一种表现式、幻想式的超现实主义,这种趋向在萨尔瓦多·达利和勒内·马格利特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艺术家的核心魅力在于(至少对广告客户来说如此),他们能够将...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广告公司 谎言 危机 物体 抽象表现主义 40年代 20世纪 
消费文化与求新欲望被引量:1
《阅读与写作》2011年第6期35-36,共2页赵元蔚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在广告标题中你可以使用的最有分量的两个词是“免费”和“新”。你使用免费这个词的机会不多,但“新”总是可以甩上的。在标题中发布一些新信息的广告效果非常好。任何非同寻常的东西——新的信息、一个新的...
关键词:消费文化 欲望 求新 广告标题 广告效果 “新” 新信息 消费者 
时间的慰藉
《现代广告》2009年第B04期110-112,共3页赵元蔚 鞠惠冰 
一、记忆的永恒 1931年的一个晚上,打算早些休息的达利在餐桌前坐了一会儿.独自思考着晚餐中那块入口即溶的卡曼贝乳酪带来的“超级柔软”的各种联想,脑子里忽地闪现出一幅描写“柔软”的画。这时.按照老习惯.睡前他又望了一眼白...
关键词:时间 人的形象 风景画 达利 
罗兰·巴特与物的语义被引量:1
《美苑》2007年第5期4-5,共2页赵元蔚 
在消费文化研究方面,罗兰·巴特是把符号学引入该领域的先驱。在1957年出版的《神话学》一书中,他对包括食品、时装、玩具、广告在内的一些日常消费现象进行了符号学的解读。在索绪尔的基础上,巴特把“神话”定义为一种传播体系、一...
关键词:巴特 罗兰 语义 消费现象 文化研究 传播体系 构造方式 符号学 
罗兰·巴特的广告符号学
《现代广告》2007年第6期126-127,共2页赵元蔚 鞠惠冰 张欣(插图) 
在“消费文化”研究方面,罗兰·巴特是把符号学引入该领域的先驱。在1957年出版的《神话学》一书中.他对包括食品.时装.玩具.广告等日常消费现象进行了符号学的解读。在索绪尔的基础上.巴特把“神话”定义为一种传播体系,一种讯...
关键词:广告符号学 罗兰·巴特 消费文化 消费现象 传播体系 构造方式 神话学 
后殖民语境与广告的“全球化”/“本土化”叙事
《民族艺术》2004年第3期45-50,63,共7页鞠惠冰 赵元蔚 
广告的“全球化”/“本土化”叙事看似对立,实质上却是殊途同归,被消费意识形态建制收编。其致命策略就是:“广告全球化”是父权的、使用暴力的手段,而“广告本土化”则是母性的,利用恩赏来控制整合。两者在市场意识形态上的合谋超越了...
关键词:后殖民语境 广告 “全球化” “本土化” 叙事策略 后殖民文化理论 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