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北宋琐屑宋夏战争医学知识可视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新西部(下旬·理论)》《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夷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育视域下大学生全面发展多维探析被引量:6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4期7-10,共4页赵静 魏荣 
2020年安徽省哲学社科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武装重要论述及实践转化研究”(项目编号:AHSKXZ2020D07)阶段性成果
美育关涉学生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是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美育应以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主体性、多层次需要,健全美育制度,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注重课程美育,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丰富美育第二课...
关键词:美育 全面发展 大学生 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7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72-80,共9页赵静 魏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心理基础及实践研究”(20BMZ010);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和四史教育的融合路径及载体建设研究”(2021GTTSJ03)。
基于CNKI数据库中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发表的1116篇核心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探析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动态。研究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逐年增加,2018年以...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知识图谱 实践路径 
西北少数民族青年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39-143,共5页成媛 赵静 
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西北少数民族青年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研究"(2015MYB08)
西北少数民族青年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且在性别和民族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女性就业压力高于男性,维吾尔族、藏族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此外,研究发现,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压力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积极探索提升...
关键词:就业压力 社会适应能力 西北少数民族青年 
宋夏战争与庆历士风的嬗递及其文学呈现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67-69,共3页赵静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宋夏战争与北宋仁宗朝奏议"(YJSCXXM201403)
北宋仁宗朝庆历之际是宋代士风复振的关捩阶段,也是北宋民族矛盾激化、宋夏战事紧张的重要时期。宋夏战争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忠义爱国情怀,扭转了宋初以来因循持重、清静无为的风气,使庆历之际的士人精神经历了由保守到高扬的嬗递过程,...
关键词:宋夏战争 庆历士风 文学 
从晚唐隐逸诗探视唐末儒释道思想的流变被引量: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62-65,110,共4页赵静 
晚唐隐逸诗在唐末大厦将倾的时局下发展,对唐末的社会环境、士人生存状况和思想倾向等有着多角度的展现。有鉴于"以诗证史"的观点,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晚唐隐逸诗创作,可以探视到晚唐社会儒家淡漠时政、道家养炼心性、禅宗忘物...
关键词:晚唐 隐逸诗 儒释道 流变 
宋夏战争对仁宗朝奏议的影响被引量:1
《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25-28,共4页赵静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自主科研基金项目(YJSCXXM201403);古代回族文学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形成及贡献研究(2015MYB05)
北宋仁宗朝是宋代民族矛盾激化的重要时期,宋夏战争的全面爆发,激发了士大夫阶层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文学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群臣奏疏的变化。以仁宗朝奏议文学的发展变化为脉络,通过揭示宋夏和战关系与仁宗朝奏疏创作的有机联系...
关键词:宋夏战争 奏疏 民族精神 忧患意识 
《儒林外史》中的士风解析——以士人形象为中心
《金田》2014年第12期63-64,共2页聂泽文 王引萍 赵静 
北方民族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古代士风与文学研究”(2011SDJ005);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文史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儒林外史》中士人形象和士风研究”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儒林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后期士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它假托明代故事,展示的却是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以士人为描写对象,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士人形象,这些士人形象身上折射出了清中叶士...
关键词:《儒林外史》 士人形象 士风 
论北宋“琐屑诗”发展的原因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年第10期86-86,共1页赵静 郭艳华 
北宋琐屑诗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繁荣为琐屑诗材提供了长足发展的土壤,这类诗歌的发展是北宋社会异常繁荣的物质文明、由雅到俗的审美意识的转变和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北宋 物质文明 以俗为雅 理禅思想 
北宋“琐屑诗”的诗学意义初探
《艺术科技》2013年第10期158-158,共1页赵静 郭艳华 
北宋“琐屑诗”广泛地反映了北宋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了诗歌的创作题材,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北宋诗人超脱出附庸风雅的创作,转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在琐碎事物中发掘真纯至理,这对于后世诗歌创作的日常化进...
关键词:扩大题材 平淡关 日常化 
论宋代“琐屑诗”的艺术特点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年第5期103-103,共1页赵静 
宋代诗人为了使诗作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琐屑诗。本文分析了琐屑诗的艺术特点:呈现出选材广泛琐细、笔法细腻、善于从细微之处传情达意、于生活意趣中蕴含无限禅意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宋诗 日常生活 琐屑 细微 意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