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花

作品数:20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萍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凯瑟琳·安·波特《呼啸山庄》叙述者叙事策略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萍乡学院学报》《丝路视野》《芒种(下半月)》《大东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克兰富镇》两性和谐理念的建构
《萍乡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邓红花 
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富镇》以调侃的口吻叙述了牢不可破的女性乌托邦——克兰福镇的生活,通过挖掘克兰福镇中潜藏的男性力量来不断瓦解女人王国,并以双重身份的叙述者传达了作者的两性和谐的观念。
关键词:《克兰富镇》 女性乌托邦 和谐 叙述者 
从女性意识看《傲慢与偏见》被引量:2
《萍乡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邓红花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绘了婚恋女子的生存困境,认同了伊丽莎白有原则的婚恋观,塑造了女性意识下的完美男子形象。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困境,女性的婚姻观和女性意识下的男性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简·奥斯汀对建立在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女性困境 女性意识 婚姻观 
“互联网+”时代外国文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大东方》2016年第7期232-232,共1页邓红花 
在“互联网+”时代下,外国文学课程要致力于建设隐性课堂和实践课堂,提高学生的读写鉴赏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师生责任感,才能在外国文学课上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 外国文学课堂 有效教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呼啸山庄》的叙述分析
《萍乡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邓红花 孙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呼啸山庄》叙述了一个穷小子对富家女的爱的追寻、失落、死亡的凄美故事。作品采取了相似的外来叙述者来建构故事框架,在浓重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中展现男主角的追寻、反抗、死亡。
关键词:叙述者 尼克 洛克伍德 叙事场景 希斯克厉夫 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形象叙述
《萍乡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47-49,53,共4页邓红花 
《了不起的盖茨比》展现了一幅爱情与理想的幻灭图景。从叙述与形象创造的关系中,可以看得出作品的三类主要形象是通过分层叙述和叙述者的权威建构起来的。
关键词:叙述者 尼克 盖茨比 形象叙述 
外国文学课与学生“大写作”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丝路视野》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邓红花 周利萍 
外国文学课程中的文本阅读与读书笔记、网络写作、微写作和小论文等课堂外实践,提高了大学生的“大写作”能力,让大学生的写作拥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外国文学 大写作 能力 
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的自传性叙事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9期42-43,共2页邓红花 
菲利浦·勒热讷所著的《自传契约》中,对自传、自传体小说进行了定义,自传是真实的,而自传体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凯瑟琳·安·波特的"米兰达"系列小说属于虚构的文本,但文本内的故事与文本外作者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没有作...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米兰达 自传性叙事 
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立体化世界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7期69-70,共2页邓红花 李海涛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南方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在1965年出版的《波特小说集》获得了全美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凯瑟琳·安·波特擅长运用白描、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来建构一个立体化世界,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小说内涵隽永深刻。
关键词:短篇小说 凯瑟琳 立体化 波特 世界 美国南方 20世纪 普利策奖 
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叙事话语探析
《长城》2014年第05X期36-37,共2页邓红花 
20世纪美国南方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中运用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展现了人物的意识流动和刻画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和肖特把小说中的人物话语分为以下几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
关键词:直接引语 凯瑟琳 叙事话语 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 意识流动 南方作家 意识活动 话语形式 利奇 
探《愚人船》之对话与癫狂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邓红花 李海涛 
凯瑟琳·安·波特用平淡的语言叙述了《愚人船》中愚人随船漂流无以为家的末日景象。本文从对话与癫狂两个角度探讨了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中人人对立的"愚人"主题。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对话 癫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