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二利

作品数:13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图像学图像维特根斯坦自我呈现图像转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方文坛》《媒介批评》《文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理解图像:布雷德坎普图像行为理论解析被引量:3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50-53,共4页郑二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图像研究:从图像学到图像理论(15YJC760132)
图像行为理论是一种新的图像研究策略,即一种图像行为现象学的研究。正是因为图像是独立的,具有"人格",因此它不是被动的,它会与观者相互影响。它还强调图像作为行为主体的意义,反对把图像作为静观的对象或被阐释的符号。有三种类型的...
关键词:布雷德坎普 图像行为现象学 图解式图像行为 可以替代的图像行为 内在的图像行为 
别一种图像理论:图像的欲望与行为研究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郑二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图像研究:从图像学到图像理论"(15YJC760132)
图像的欲望与行为研究是一种新的图像理论。这种图像观念不同于图像再现观和图像符号观,它认为图像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因此,应该回归图像本身,对话图像,理解图像的行为和图像的欲望。
关键词:图像学 图像行为理论 图像欲望 
微信公众号10万+的叙事套路分析被引量:6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7期57-59,共3页郑二利 
10万+的公众号算得上微信中的“大IP”了,如果说微信阅读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乃至感受世界的方式,那么10万+公众号在很大程度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趣味。如:同道大叔、格调、六神磊磊读金庸、小顾说画(顾爷)、混子日等,都属于...
关键词:套路 叙事 公众 阅读趣味 获取信息 目标受众 内容表述 精心策划 
翻拍的武侠景观:技术的“神话”
《媒介批评》2016年第1期232-238,共7页郑二利 
2014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点项目“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与图像理论”(项目编号:ZD2014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代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我们在考虑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形态时,必须关注技术对其产生的影响。如近年来虚拟现实(VR)的话题非常火爆,谷歌、索尼、阿里巴巴等竞相推出VR产品,抢占未来市场。最近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世界第一...
关键词:武侠剧 当代影视 青春偶像剧 《神雕侠侣》 武侠片 翻拍剧 影视剧 林朝英 
图像与阐释:从文化史到视觉文化研究被引量:5
《南方文坛》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郑二利 
无论从逻辑推断上还是考古的发现上,我们相信人类所创造的图像和图符要远远早于文字的发明。例如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窟中,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距今一万多年的原始人所创造的图像。据人类学家推测,那些图像就是该时期盛行的巫...
关键词:图像学 视觉文化研究 瓦尔堡 文化史研究 拉斯科 法国南部 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 原典 母题 
图像时代艺术史研究的困境
《媒介批评》2013年第1期155-163,共9页郑二利 
20世纪,人称“读图时代”,图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理论研究的热点。照相机、视频摄像机的出现,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制作、传播、接受的进程发生了改变。除了艺术家创造图像之外,机器还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复制图...
关键词:视频摄像机 图像制作 互联网 艺术史研究 图像时代 读图时代 照相机 地理学 
去主体化的游戏角色——电子游戏玩家的虚拟身份解读被引量:1
《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9期24-29,共6页郑二利 
“人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人”?电子游戏那种让玩家们欲罢不能、不忍放手的魅力和魔力,会引发让人困惑的问题:“谁掌控着这一切?”对于很多玩家来说,电子游戏中的世界就是另一个“社会”,而这个社会无比“轻盈”,能让玩家...
关键词:游戏玩家 电子游戏 虚拟身份 《魔兽世界》 解读 《古墓丽影》 “社会” 自然和谐 
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多棱透视——以2011年媒体文化研究为例被引量:6
《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5期9-10,共2页郑二利 
从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体时代到来至今,我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界越来越关注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新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总结2011年媒体文化的研究现状概括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不同方面,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媒体文化 媒体生态 微博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被引量:45
《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30-38,共9页郑二利 
托马斯·米歇尔继罗蒂的"语言学转向"之后,提出了著名的"图像转向"。他在20世纪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图像恐惧以及其他人文科学与文化公共领域对图像的下意识抵制中把握到"图像转向"的症候,并在潘诺夫斯基的基础上重构图像学。米歇尔...
关键词:图像转向 语言学转向 解析 维特根斯坦 人文科学 语言哲学 20世纪 自我呈现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一种新的影像叙事
《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9期61-64,共4页郑二利 
网络个人视频——一种新的影像叙事形式,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社会中,它不仅延伸了人的“眼睛”,代替个体向世界言说,提供了呈现大众世界的多元视角,而且还改变了影像世界的控制权,为个体提供了获取心灵“微观解放”的途径。
关键词:影像叙事 个人 导演 生活 影像世界 网络社会 叙事形式 去中心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