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生

作品数:36被引量:17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腹腔镜宫颈癌肌瘤垂体后叶素宫颈癌患者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肿瘤药学》《中国误诊学杂志》《中国妇幼保健》《免疫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宫颈癌放射治疗后骨盆衰竭骨折
《中华医学杂志》2025年第2期104-104,共1页郭亮生 林子微 
患者,59岁女性,因确诊"宫颈鳞癌ⅡA1期(FIGO 2018)",于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低分化鳞癌,浸润宫颈肌层中1/3,未累及宫颈内口;未检出明确神经、脉管侵犯;阴道切缘...
关键词:直腿抬高试验 骨矿物质含量 应力性骨折 骨折发生率 骨折线 隐匿性骨折 双侧附件 骨质疏松 
同步放化疗并行免疫维持治疗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潜在作用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4年第6期103-108,共6页张亚慧 张荣 贾素红 郭亮生 张金婷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优势学科托举项目(项目编号:XKTJ-XK202006)。
目的 探究同步放化疗并行免疫维持治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宫颈癌人子宫颈鳞癌细胞(SiHa)恶性逆转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治疗过程中脱落4例,最后计入106例,按照随机数字...
关键词:宫颈癌 晚期 放化疗 免疫维持治疗 SIHA细胞 
p53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PORTEC-3试验中的临床和分子相关性被引量:1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449-449,共1页郭亮生(编译) 林子微(编译)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了子宫内膜癌(EC)的标准分子分型,包括POLE超突变型(POLE mut)、错配修复缺陷型(MMRd)、p53突变型(p53 abn)及非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并强调了p53免疫组化(IHC)方法对区分p53 abn及NSMP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野生型P53 TP53 异常表达 P53突变 IHC 免疫组化 超突变 
阴道微生物组与反复流产的关系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410-410,共1页郭亮生(编译) 李文慧(编译) 
反复流产是指女性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阴道微生物组是指阴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过去的研究表明,阴道微生物组的不平衡可能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因此,了解反复流产患...
关键词:不良妊娠结局 阴道微生物 妊娠并发症 反复流产 自然流产 微生物群落 同一性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指导保存生育能力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6期460-460,共1页邓浦洲(编译) 郭亮生(编译)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在2023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结合了分子分型,突出了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EC)诊治和预后价值的意义。有数据显示,约有20%的EC新诊断病例发生在绝经前的妇女中,而手术治疗可能会对这些患者的生育能力产生潜在风险。通过...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预后价值 生育能力 国际妇产科联盟 分子分型 孕激素 数据显示 
Lasso缝合钩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36期2889-2892,共4页郭亮生 郑丽君 戴淑榕 张思佳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F201922);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LJ2022018,SYS2020134);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GSWS2020028);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GZK1202140)
本研究探讨了Lasso缝合钩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Lasso缝合钩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38例阴道顶端脱垂Ⅱ度以上患者,年龄46~75(62.7±12.5)岁,在...
关键词:韧带 Lasso缝合钩 盆腔器官脱垂 治疗结果 
灰色模型GM(1,1)和残差自回归模型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中国妇幼保健》2023年第10期1747-1752,共6页张亚慧 张荣 贾素红 郭亮生 张金婷 朱维培 
2022年度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ZK12022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优势学科托举项目(XKTJ-XK202006)。
目的采用灰色模型GM(1,1)和残差自回归模型分别对我国孕产妇死亡率(MMR)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预测准确性,为MMR预测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根据我国1991—2020年的MMR数据,应用灰色模型GM(1,1)和残差自回归模型,建立MMR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灰色模型 GM(1 1) 残差自回归模型 预测 
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腺肌病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3年第4期445-448,共4页钱瑜 任琼珍 马麒 郭亮生 朱江 贾素红 邢雯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腺肌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并完成了3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子宫体积、腺肌瘤体积...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微波消融 中长期疗效 
经阴道一次性带牵引线取物器内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第26期2030-2032,共3页张思佳 郭亮生 邓浦洲 戴淑榕 任琼珍 陶晓敏 朱维培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QNRC2016881,F20192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SJCX22_1512);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YSD2019106,SYS2020134);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GSWS2020028);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ZK1202140)。
探讨使用一次性带牵引线取物器经自然腔道阴道后穹窿肌瘤分碎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经阴道后穹窿分碎肌瘤的患者42例,剔除肌...
关键词:腹腔镜 阴道后穹窿 自然腔道 子宫肌瘤 组织分碎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年第3期321-324,共4页潘小虹 郭亮生 刘利芬 张亚慧 贾素红 
青年职工预研基金项目(No.SDFEYQN1907)。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方法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VVC患者112例,其中单纯VVC60例,复杂VVC52例。采集患者阴道分泌期物,培养、分离并鉴定致病菌株,应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对鉴定...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致病菌分布 微卫星基因型分析技术 基因分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