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理平

作品数:187被引量:724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隐私隐私保护人工智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失序与重构:媒介进化中的隐私自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146-155,共10页顾理平 陈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21&ZD324)。
现代公民的隐私保护有着强烈的个人自治传统。历史地看,媒介的发展隐喻地推动了个人本位隐私传统的建立,在实践中从“作为隔离的隐私”向“作为控制的隐私”发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算法成为新一代主导要素,社会的技术条件、联结关系、...
关键词:隐私自治 媒介环境学 算法 深度媒介化 平台 
无感生存:经验感知的退场与公民的隐私困境
《传媒观察》2025年第4期61-69,共9页顾理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21&ZD32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个人言行的数字化和数字人的形成,数字化生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日常。被数据裹挟的个体经验感知能力持续弱化,无感生存成为现代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以数字监视为代表的无感监视导致个人隐私数据持续进入公共领域,形成整合型隐...
关键词:无感 无感生存 隐私 隐私保护 
智媒时代需要警惕“算法迷信”
《视听界》2025年第2期132-132,共1页顾理平 
当满头白发的老人站在路边自如地呼叫网约车,或者计划自由行的老年旅行团成员借助智能应用自主地规划出完美出行线路时,我们可以从这些老年人轻松使用数字设备的细节中,隐隐感知曾经困扰整个社会的“数字鸿沟”,正在数字化的进程中逐渐...
关键词:数字设备 能力提升 数字化生存 智媒时代 智能应用 消极后果 数字鸿沟 网约车 
算法凝视: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危机
《南京社会科学》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陈言 顾理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21&ZD32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技术自主性视域下隐私自治的保护研究”(KYCX24_1745)的阶段性成果。
算法基于自身立场对个人数据进行智能化意义加工并生成数字身份,从而形成“算法凝视”。由于隐私对个人身份有着构成性价值,算法凝视则改变了传统上隐私对身份的构成过程,从而使个人面临身份失控的危机。算法作为技术秩序与象征秩序的...
关键词:算法凝视 构成性隐私 隐私与身份 人机关系 
走向开放:智媒时代隐私保护的现代理念
《阅江学刊》2025年第1期137-145,174,175,共11页顾理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21&ZD324)。
智媒时代,个人隐私数据作为重要经济资源,推动着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也促使隐私保护理念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隐私以“私密性”为核心诉求,公私界限分明,但数字化社会使公私边界日趋消融,隐私的财产性功能凸显,其保护理念亟待...
关键词:智媒时代 隐私保护 数字社会 隐私风险 公私边界 
智能技术广泛应用要敬重人的主体性
《视听界》2025年第1期132-132,共1页顾理平 
智能技术持续进阶的过程,是从体力上和智力上不断为人类劳动提供帮助,并开始逐渐替代人类劳动的过程。智能机器作为人类器官的延伸和功能的强化,给人类发展提供日益广泛的支持,也为人类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体的...
关键词:智能技术 智能机器 主体性 轻松自由 独立性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隐忧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于天姝 顾理平 
人工智能正在变革新闻生产,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但也带来新闻从业人员失业风险、新闻报道信息质量等问题。自动化新闻和人机协作的模式各有优势,AIGC模式更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新的解法,但算法偏见和假新闻并未消失。通过理性对待技术...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人机协作 
拓展与治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应用中的双重价值
《视听界》2024年第6期132-132,共1页顾理平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文明进展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它突破了过往技术进步局限于对人的外在影响,开始影响人的主体性地位。当然,从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接受程度来看,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研究者将其...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阶段总结 双重价值 传媒业 引入阶段 外在影响 接受程度 标准装置 
守护好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安全
《新华月报》2024年第21期112-113,共2页顾理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既深刻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对法律规范、道德伦理、公共治理等造成冲击。其中,对隐私权、个人信息安全等的威胁是值得...
关键词:隐私权保护 个人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 公共治理 安全监管制度 隐私安全 道德伦理 坚持以人为本 
制造独处:媒介实践中私密感的形成及其文化阐释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127-135,共9页范海潮 顾理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21&ZD324);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智媒时代个人隐私信息的传播风险及治理创新研究”(24XWC006)阶段性成果。
当前的媒介化社会中普遍弥漫着隐私焦虑,如何找回失去的私密感成为媒介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从物质性的视角切入探讨“私密感与媒介”的关系,发现媒介物在私密感建立的过程中兼具破坏性和重建性。传统的隐私观念惯常认为媒介物是现代隐私...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 私密感 媒介物 隐私文化 感官区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