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元

作品数:18被引量:18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证人作证司法实践滥用职权罪侦查研究诱惑侦查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大学法律评论》《法学研究》《证据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Davis v. United States案——排除规则的革命仍在继续
《人权研究(辑刊)》2018年第1期400-427,共28页詹姆斯·J.汤姆克维兹 朱晓嵩 黄士元 
爱荷华大学法学院为支持我完成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夏季研究经费
引言在过去的开庭期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了三起以宪法条款规制执法行为的案件。Kentucky v. King案~①(简称King案)提出了一个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实体性问题——警察在自己所导致的'紧急情况'下能否实施无证搜查?虽然支持执法行...
关键词:联邦法院 执法行为 不法行为 一般过失 首席大法官 DAVIS v UNITED States 有责性 
我国目击证人辨认制度的完善:从吸纳新近科学研究成果切入被引量: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11-120,132,共11页黄士元 
当前关于目击证人辨认的研究成果看似零散无序,却大致可以用两个科学原理(期望效应和相对判断)予以解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质量上乘,还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很高程度的共识。根据这些共识,为了使辨认结果更为可靠,辨认应采用双盲程序,应...
关键词:目击证人辨认 科学研究成果 期望效应 相对判断 司法实践 
刑事辩护权利的解释原理被引量:12
《中外法学》2018年第2期455-471,共17页黄士元 
刑事诉讼法的规范内容极为复杂,这些性质上明显不同的规范在解释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其中,对辩护权利规范的解释,应禁止不利于被追诉人的扩大解释、类推解释,不禁止在必要且适当时作有利于被追诉人的扩大解释、类推解释。结合公民权利...
关键词:辩护权利 解释原理 类型化 司法实践 
“照镜子”、“洗澡”与“治病”:反腐中的社会心理学
《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139-142,共4页黄士元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镜子 治病 洗澡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 批评和自我批评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被引量:57
《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26-44,共19页黄士元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刑事错案的现状;成因;纠正和预防研究"(批准号11BFX121)的阶段性成果
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
关键词:刑事错案错案成因 心理偏差 
我国刑事再审构造的模式及其改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20-24,共5页黄士元 
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再审构造的模式包括"诉权救济型"和"权力监督型"两种,这两种模式基于不同的理念基础,具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对确定裁判的改判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国刑事再审构造的模式可以概括为"法律监督型",这种模式与"诉权救济型"、...
关键词:刑事诉讼 再审 构造模式 诉权救济型 权力监督型 法律监督型 
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模式
《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1期106-118,共13页黄士元 
价值问题虽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它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即使是最粗糙、最草率或最反复无常的关系调整和行为安排,在其背后总有对各种相互冲突和相互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价值准则。具体到刑事再审制度,虽然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设...
关键词:再审制度 现代法治国家 再审事由 价值冲突 价值平衡 既判力 有罪判决 价值模式 事实认定 程序公正 
刑事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证据虚假”和“证据不足”被引量:9
《证据科学》2008年第6期676-688,共13页黄士元 
刑事再审理由的设定,关涉到"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平衡,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提起的再审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被判决人对"新证据"的崭新性、显著性,对"证据虚假"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不应该将"...
关键词:刑事再审事由 新证据 证据虚假 证据不足 
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正当性研究——以侵害国家或社会利益犯罪为范例的考察被引量:2
《法学论坛》2007年第6期44-50,共7页柳忠卫 黄士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关系研究>部分研究成果(GJ2006c04)
对侵害国家或社会利益的犯罪有必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都不能代替民事赔偿。在侵害国家或社会利益的犯罪中,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单位或管理部门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检察机关可以代表国家或社会利益提起...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检察机关 被害人 正当性 
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对商业贿赂犯罪惩治的影响被引量:7
《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21-23,共3页黄士元 
我国的刑事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其特点是强调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导致这一模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因素包括不甚理想的法官素质、卷宗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科层型的司法权力机构、不独立的法官等等。这一证明模式对我...
关键词:商业贿赂犯罪 印证证明模式 自由心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