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故事乡村阈限人文主义布克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外国文学》《牡丹江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语境、问题意识、严谨学风——评《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1期159-163,共5页宁静 
战后外国文学发展与世界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呈现出色彩缤纷、演变频繁的格局,具有与以往历史时期外国文学不同的艺术特征和时代风貌。在国内外学术界,重要的文学思潮、作家作品主要是国别文学研究的对象,而关于文学进程的描写则在国别文...
关键词:外国文学 历史语境 世界 战后 问题意识 译林出版社 学风 严谨 
彰显复杂性的诠释——评谷婷婷《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空间政治与空间诗学》
《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154-160,共7页宁静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空间视域下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的英格兰性研究"(批准号:SK2015A285)成果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也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西方,伍尔夫研究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个起伏曲折的过程,自60年代后期以来进入主流、日益兴盛,70、80年代以女性主义和现代主义为主要研究视角,9...
关键词:伍尔夫 女性主义 小说形式 身份建构 《到灯塔去》 女权主义 意识流小说 萨拉 达洛 文本细读 
移动技术辅助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学初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62-64,共3页宁静 
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zy025)
移动语言学习具有泛在性、交互性、自主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将移动技术与技能课课堂教学整合,指导学生用移动技术辅助英语技能课外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移动技术 英语专业 技能课 辅助 教学 
《英格兰与其他故事》中的地方与英格兰性被引量:2
《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3-10,157,共8页宁静 
安徽工业大学2014校级青年项目"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中的地方悖论研究"(QS201422)
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大历史叙事;通过讲述包括少数族裔在内的少数群体地方迁移的故事,用英格兰...
关键词:地方 英格兰性 乡村 阈限空间 普遍的人文主义 
英格兰
《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11-17,共7页 宁静 
他翻过熟悉的山岗,立刻看到那辆孤零零的车的红灯。它在前方大约半英里,本该空荡荡的路上。车没动,停在那里。然后,他靠近些,发现车停的角度有些奇怪。原来车靠路缘的一侧轮子陷进凶险的路边沟了,那里没铺柏油。
关键词: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评《葛传槼英语写作》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59-60,共2页宁静 
英语写作经典教材《葛传槼英语写作》锁定学习英语写作的中国人为目标读者,以实践中得来的实际经验为主要内容,并以对读者的关注、简明地道的英语、第一手的语言材料和严谨细致的学风等为英语写作和英语写作学习做出示范。针对性、实用...
关键词:《葛传槼英语写作》 针对性 实用性 示范性 
有你相伴便心安——评斯威夫特的新作《但愿你在这里》被引量:1
《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宁静 
曼布克奖得主、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1949-)于2011年6月推出新作、他的第九本小说《但愿你在这里》(Wish You Were Here)。相比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约瑟夫·奥尼奥的...
关键词:斯威夫特 “9.11”事件 小说创作 SWIFT 格雷厄姆 著名作家 历史事件 布克奖 
全球化语境·多学科视野·跨国民族主义研究——“21世纪全球化研究的前景与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174-176,共3页郭瑞萍 宁静 
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球化与人文研究系和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1世纪全球化研究的前景与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27-29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参加本次研讨会的40多位代表分别来自美...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化研究 21世纪 民族主义研究 研讨会综述 多学科视野 全球化语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从上帝之爱到人间之爱——凯瑟琳·安·波特宗教主题的《圣经》原型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宁静 洪增流 
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了美国现代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两篇代表作,认为其中《圣经》原型的移位运用揭示出一个共同的宗教主题:"上帝死后"人类由于不能互爱造成的精神荒原,以及人间之爱的拯救性力量。
关键词:圣经原型 移位 精神荒原 人间之爱 
普罗斯彼罗:莎士比亚的化身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6-18,共3页宁静 
根据对莎士比亚生平和他的时代戏剧表演习俗的有限了解,通过对《暴风雨》和他的其它著名剧作的比较阅读,认为莎士比亚的"天鹅之歌"《暴风雨》中的主角普罗斯彼罗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这一解读将帮助我们了解莎士比亚在戏剧生涯结束...
关键词:普罗斯彼罗 莎士比亚 魔法师 剧作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