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作品数:31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元曲杂剧曲体散曲音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戏曲研究》《戏剧文学》《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四戏剧论争硝烟散后:梅兰芳与“新青年”被引量: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79-91,共13页张婷婷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07)阶段性成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胡适、钱玄同等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向中国本土"旧剧"发起猛烈攻击,以咄咄逼人的口气对其诋毁谩骂。然而在论战平息后不久,"新青年派"对旧剧的看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纷纷写文章进行自我批评,认为自己曾经...
关键词:五四 “新青年派” 梅兰芳 旧剧 访美 
金元时期北方蕃曲与元曲的融合与渗透
《艺术百家》2019年第5期94-99,共6页张婷婷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07)子课题“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少数民族音乐,是元曲曲调的重要来源之一。后来曲家不断填词制曲,用它们来表现少数民族特定的生活场景。少量北方少数民族曲牌,融入元曲曲牌系统,其慷慨悲戾的音乐声情也影响着元曲曲调的风格。通过对蕃曲曲牌的...
关键词:戏曲艺术 散曲 杂剧 蕃曲 曲牌 
移植与中断:十六至二十世纪昆曲在贵州的三次传播被引量:3
《戏剧艺术》2019年第4期135-147,共13页张婷婷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明艺术思潮与心学理论研究”(17BA020)阶段性成果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自明代建省之后,随着“调北征南移民政策”的实施,中原大传统文化逐渐传入贵州,昆曲艺术也随之被带入,在具有江南乡邦情结与文化记忆的黔地士大夫阶层流传。由于与地方本土的习俗风尚与审美趣味,尚有较大差异,昆曲始...
关键词:昆曲 贵州 谢三秀 项远村 张宗和 
多重凝固与超然静止——周亚中的摄影艺术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45-148,共4页张婷婷 
19世纪50年代,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提出“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美学理论,“瞬间的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奉为摄影美学的圭臬,也成为理解摄影的法门。相机是观看世界的媒介,也满足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欲望,当快门闪现的刹那,宇宙流动...
关键词:摄影艺术 凝固 静止 美学理论 摄影美学 玻片标本 摄影家 时间 
论艺术学学科建立与艺术史戏曲类研究生论文选题
《内蒙古艺术》2018年第4期73-75,共3页张婷婷 
201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艺术学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程教改探讨"阶段性成果
在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二级学科艺术史又涉及戏曲史的内容。与戏曲门类的研究方法不同,艺术史中的戏曲研究必须在艺术学理论指导下,以"跨门类"的视野,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并上升到"艺术一般"的规律总结,这是艺术史戏曲类研究生论文...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 艺术史 戏曲研究 研究生论文 
试探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中“修容佳”的演员外貌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张婷婷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明艺术思潮与心学理论研究"(批准号17BA02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2015ZSTD008)的阶段性成果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的身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演员的外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中,以艺人"修容"为切入点,以演员外貌这一中心环节进行论述,虽然多为零散性的点评,但切中艺术表演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方面。"...
关键词:表演艺术 “修容佳” 演员 身体 
画中求戏 戏中求画——论梅兰芳与刘海粟的交往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7年第4期20-28,共9页张婷婷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2015ZSTD008)阶段性成果
梅兰芳与刘海粟,一位京剧表演巨擘,一位"海派"画坛泰斗,虽艺术门类不同,因"戏""画"而结缘,交往甚密,可说终其一生,都在尊重并关注彼此艺术的发展。梅兰芳于画中求戏,其功虽在京剧表演,其绘画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刘海粟于戏中求画,...
关键词:梅兰芳 刘海粟 戏曲 绘画 
论越剧在南京的传播与发展被引量: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年第3期123-127,131,共6页张婷婷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2015ZSTD008)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社科团队: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DGXYJYS15)>阶段成果
越剧传入南京,肇始于1935年,40年代形成规模,获得南京观众的关注,最终开拓了南京的演剧市场,成为南京重要的剧种之一。50年代竺水招率领云华越剧团从上海到南京演出,并留驻南京成立南京市越剧团,为南京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革时...
关键词:越剧传播 竺水招 南京市越剧团 剧团改制 
梅兰芳早期表演艺术及其评价
《四川戏剧》2017年第9期48-54,共7页张婷婷 
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YSC01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STD008)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一般认为,1913年底梅兰芳因赴沪演出,一炮而红,声名鹊起。但考察宣统末年至民国二年时人有关梅兰芳表演的剧评、文章及日记,再结合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不难发现,在赴沪之前,梅兰芳凭借其珠圆玉润的唱功与姣色传神的扮相...
关键词:梅兰芳 戏曲表演 “梅党”兴起 早期评价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文质论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19-25,共7页张婷婷 
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文"与"质"是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文"重在对艺术的修饰,"质"重在艺术的自然真情。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文质彬彬"相得益彰,若"质"而为"野",则需要"文"来调整;而"文"而近靡,必须以"质"祛弊。尤其民歌与戏曲等艺术,尤...
关键词:“文” “质” 艺术理论 审美范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