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海飞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合流法师禅宗仪轨丛林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佛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五台山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月西法师的佛教人生
《法音》2021年第8期62-67,共6页骆海飞 
月西法师(1915-199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早年就读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受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理念的影响。人生佛教以人生为起点,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1])...
关键词:闽南佛学院 太虚大师 人生佛教 佛教史 南普陀寺 正觉 古圣先贤 中国近现代 
佛教天台宗管理思想初探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0年第2期109-117,178,共10页骆海飞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在寺院管理上有其可圈可点之处。首先,住持、两序与清众构成了台宗寺院的基本人事架构,三者各有分司,共住共修。其次,台宗寺院始终奉行任人唯贤的人事任免原则,通过议举、敦请、锁试等制度奖...
关键词:天台宗 寺院管理 各司其职 任人唯贤 以人为本 
陈词每念苍生苦 论事常怀爱国心——月西法师之事迹
《法音》2018年第8期70-74,共5页骆海飞 
月西法师曾担任延庆寺住持、七塔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当选为宁波市第一至七届人大代表、宁波市第八、九届政协常务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他的一生就是爱国爱教的一生。月西法师的一生纵贯新旧两个社...
关键词:爱国心 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事迹 政协委员 常务理事 人大代表 常务委员 
天台与禅宗关系简论
《法音》2017年第7期10-15,共6页骆海飞 
作为教下显学的天台宗与作为教外别传的禅宗先后登上历史舞台,绵延至今。一千多年来,台禅二宗之间时有争竞,而兼涉互融则是二宗发展的整体态势。
关键词:天台宗 禅宗 简论 绵延 
台净合流理论根源探析
《理论月刊》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骆海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ZJ003);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501061C);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支助项目(2016M590502)
天台宗与净土宗分属不同宗派,在成佛依据、佛国净土、修行方法以及解脱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台宗认为十界众生性具善恶,净宗则坚称圣界诸贤至善至美,惟有俗界众生才是有善有恶的;台宗倡导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净宗则宣扬西方...
关键词:台净合流 理论依据 佛性论 佛国论 解脱论 实践论 
两宋时期台净合流原因初探被引量:2
《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22-128,共7页骆海飞 
两宋时期,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合流并非偶然事件,在三教合一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天台宗内有门人弟子之反叛,外有台贤诸宗之争竞,处境堪虞,危机四伏。而天台宗与净土宗虽然分属不同的宗派,但两者在基本理论上并无根本分歧,这就为台净二宗...
关键词:台净合流 理论必然性 历史必然性 危机必然性 
智与吉藏判教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14年第3期11-16,共6页骆海飞 
天台宗智与三论宗吉藏的判教思想,是在对南北朝时期各种判教观予以非议之后形成的。这是智与吉藏判教思想共同的学术背景。同一学术背景下,智提出了"五时八教"的判教体系,其判教体系表现出建构性、圆融性与创见性的特点;吉藏则以"二藏三...
关键词: 吉藏 判教思想 “五时八教” “二藏三轮” 
慧能禅宗:超越精神危机、回归精神家园的路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骆海飞 
置身现代社会,不少人丧失掉精神家园,正经历着精神危机。如何才能走出这一困境,找回属于我们的幸福安宁呢?慧能禅宗主张自性即是真佛,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皆能解脱成佛;与此同时,慧能禅宗认为万法空如相即,人与万物之存在皆如其本然...
关键词:慧能禅宗 自心自性 精神危机 精神家园 
“魔鬼他者”与“本来面目”——拉康与惠能镜喻观比较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骆海飞 
拉康与惠能是中西方哲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在拉康的哲学语境中,"魔鬼他者"阻断了个人主体的回归之路,"不可能即存在之真";惠能在指出尘劳妄念障蔽菩提自性的同时,指引给众人一条发掘与回归"本来面目"的道路。拉康揭示了个人存在之残破...
关键词:拉康 “魔鬼他者” 惠能 “本来面目” 
丛林制度的伦理思想——以《古清规序》、《禅苑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为例被引量:2
《佛学研究》2013年第1期376-385,共10页骆海飞 
丛林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以《古清规序》、《禅苑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为代表的三部清规中,其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忠孝观、仪轨观和劳作观三个方面。丛林制度是"融合礼义的真义和佛教戒律的典型",禅宗僧团在坚持持戒理念...
关键词:丛林制度 伦理思想 忠孝观 仪轨观 劳作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