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观

作品数:85被引量:11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凡明谢惠媛张艳霞周群晋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析满族家谱中蕴含的忠孝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9期39-48,共10页孙守朋 陈晨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国内外满族民间家谱总目与数据库建设”(19VJX02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地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L22AMZ002)。
满族家谱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献,详细记录了满族家族的世系、血统、祖先、亲属关系以及重要事件等信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家谱中,还包含了详尽的家族行为规范和家庭道德等内容,这为研究忠孝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一手资料...
关键词:满族家谱 忠孝观 清代 
王船山忠孝思想探析被引量: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陈佳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王船山孝道思想研究”(21FZXA002)。
王船山对中国古代忠孝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其忠孝思想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与启蒙性。传统忠孝观的狭隘性、绝对性致使其弊端日显,在这一背景下,王船山立乎其大、着眼于和、致力于远,从行为道德主体出发,深度挖掘忠、孝内部“诚...
关键词:王船山   忠孝观 
中国文化中的忠孝观
《中国领导科学》2020年第3期108-111,共4页王杰 
忠孝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概念。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道德观念,影响着数千年的中国人,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本文通过阐释古代忠孝观念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忠孝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正确看待忠孝观,以及如...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 忠孝 
两汉关中豪族的家族观与忠孝观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7-22,共6页唐会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48);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KRM49-04);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3JK0241)。
通过对两汉关中豪族的祖先崇拜意识、对伦理关系的注重、对族人的经济扶助、对幼弱子弟的抚养以及忠君之言行等的研究,深入讨论了关中豪族的家族观和忠孝观,认为其中包含的注重子女教育,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和孝悌友爱的精神和品质,是我...
关键词:两汉 关中豪族 家族观 忠孝观 
论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被引量:1
《文化艺术研究》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王玲玲 
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体现在忠孝和情性两方面。其“乃人常情”之忠孝观,以百姓利益为重,将侍亲置于忠君之上。其情性观对男女之情欲予以肯定,将夫妇之人伦与“行吾孝”并提。李卓吾之“孝”与“情”皆发于“率性之真”,肯定...
关键词:李卓吾 《琵琶记》 忠孝观 情性观 百姓日用 率性之真 
“割股奉亲”所见元代的忠孝观——以元人文集为中心的考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94-103,共10页刘岳超 
“割股奉亲”多见于元代史料,其所反映的元代忠孝观可从四个层面进行讨论。首先,“割股奉亲”经元代文人的讨论,其正面形象得以确立;其次,以元人碑铭诗作来看,“割股奉亲”得到了元人的广泛肯定,并被奉为至孝的标准;再次,元代文人将“...
关键词:元代 割股奉亲 忠孝 
孔子思想对日本说话集《十训抄》忠孝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53-57,93,共6页尤芳舟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日本说话文学中的孔子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9EWY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训抄》是一部以儒家性质教化、劝诫为主的日本中世说话文学作品。在其涉及儒家'忠'、'孝'概念的说教故事中,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多次出现。《十训抄》编者通过借孔子的局限性进行反衬说教、正面烘托'孔子效应'使其说教合理...
关键词:孔子思想 《十训抄》 忠臣观 君臣唱和 忠孝观 
沈德潜“忠孝观”诗学思想探论——从《杜诗偶评》到《清诗别裁集》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陈圣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律诗与清代文学新变研究”(18FZW031)
沈德潜作为乾隆三大诗论家之一,其早期的“格调论”与“温柔敦厚”说等诗学观念已广为学界熟稔;然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其后期文学活动虽然也秉持着昔时诗学观念,但不少行为已打上了时代烙印。这主要反映在其选评的《杜诗偶评》《清诗别...
关键词:沈德潜 诗学思想 忠孝观 乾隆帝 选本 
探究传统忠孝观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融合路径
《师道(教研)》2019年第6期18-19,共2页吕敏玲 
一、传统的忠孝观的内涵传统忠孝观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根基,有正面作用也有其负面印象。忠孝观虽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也有很多正面的效果,对于今天中国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当今社会应从传统忠孝观中吸取一定...
关键词:未成年人 道德教育 忠孝观 教育融合 中国封建社会 路径 正面作用 封建色彩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儒家“忠孝观”
《国画家》2018年第6期63-64,共2页宋依农 
"家国同构"思想是由汉代的经学家们对儒家孔孟经典的扩充与改造,是为适应大一统国家需要而对儒家思想的变构重释。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自汉代以降,家国同构思想引领下的忠孝观便一直影响于中...
关键词:儒家思想 忠孝观 中国 人物画 古代 家国同构 宗法制度 文化领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