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思想

作品数:20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高永旺何杰峰魏迎春张元林朱丽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研究》《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义全殊,一法无别——宗密以《华严经》为究竟的华严禅判教思想
《船山学刊》2023年第6期91-103,共13页张利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资助项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下的唐大圆佛学思想研究”(23ZFH13)。
“华严禅”首先表现为由宗密开创的一种以“深必该浅、浅不至深”的方式融摄佛教相宗、空宗与性宗之“教三种”,以及北宗禅、牛头禅、荷泽禅等“禅三宗”,同时彰显《华严经》为别教一乘“圆顿教”的判教方法。这种判教法进一步融摄儒、...
关键词:宗密 华严禅 判教 差等融摄 
太虚大师的判教思想及其启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51-56,共6页张梓波 
近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的输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应对教内外对佛教义理的论争,回应学术界以理性主义话语体系和进化论历史观为基础的佛学研究,太虚大师对佛教进行了深入梳理与判释,先后提出“三唯论”“三期三...
关键词:太虚大师 判教 佛教研究 
初期中国佛教判教思想的展开
《佛学研究》2018年第2期177-187,共11页菅野博史 张文良 
一、中国佛教判教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佛教徒没有关于印度佛教历史展开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也由于无论大乘经典还是小乘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头,这使得中国佛教徒都认为大小乘经典都是由释尊直接所说(如下所述,也有个别例外)...
关键词:《般若经》 《涅槃经》 《法华经》 阿罗汉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 
多罗那他大师判教思想论略
《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136-142,共7页何杰峰 
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藏传佛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mjzxzd1408)阶段性成果
藏传佛教的判教是判别佛教显密教法次第和高下的理论。多罗那他大师作为明代藏地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中兴大师,他通过宗义阐释和密宗经典梳理的方式,对佛教显密教法进行了判释,立"大中观"为自派的"了义"见。这既是多罗那他大师修证体悟的结...
关键词:多罗那他 觉囊派 判教 藏传佛教 
多罗那他大师判教思想论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1-67,73,共8页何杰峰 
2014年度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藏传佛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mjzxzd1408
藏传佛教的判教是自吐蕃佛教传入藏地,直至实现本地化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佛教显密教法次第和高下的理论。多罗那他大师作为明代藏地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中兴大师,他通过宗义阐释和密宗经典梳理的方式,对佛教显密教法进行了判释,而立...
关键词:藏传佛教 本地化 教法 
半满教与一音教——菩提流支的判教思想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92-96,共5页圣凯 
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基金青年项目(2012WHQN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论学派研究"(14BZJ014)阶段性成果
菩提流支是以"半满二教"为核心,确立大乘与小乘的差别,最后归结到"一时异说""大小并陈"的"一音教"(即"一时教")。将"一时教"落实到佛陀说法的方式,即是"顿教";而将教法落实到修道者的修行历程,则为"渐教"。菩提流支的判教思想,深深地影...
关键词:菩提流支 地论学派 判教 半满教 顿渐 
藏汉佛教判教思想比较论——基于两地佛教教派判教的审视
《甘肃理论学刊》2016年第2期63-66,共4页何杰峰 
藏汉佛教判教思想在背景、内容和影响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诸多差异。其相似性源于两地佛教对印度佛教的秉承,而其诸多差异,除因与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各异有关外,还与两大佛教系统和印度佛教的亲疏有关。
关键词:藏汉佛教 判教 思想 
敦煌文獻中地論學派的判教思想
《佛教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206-229,498,508-509,共26页聖凱 
本文以P.2908、S.613V《綱要書》、俄Φ18三個文獻爲中心,探討地論學派的判教思想。智誕綜合北方的華嚴學與南方的涅槃學,完成新的'頓漸五時'教判;道憑吸收了菩提流支'一音教'與南朝'五時判教'的特點,結合'言音'與'時'、'機'來判別教法,...
关键词:地論學派 敦煌文獻 判教 五時 南朝佛教 
论判教思想对敦煌北朝至隋石窟的影响
《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3期113-120,共8页胡垚 
2015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法华经>早期弘传研究"(2015SZYQN93)
中国佛教早期判教中,将《法华经》与《涅槃经》并举,并以《法华》融摄《涅槃》者,始于南朝梁法云。在其"五时教"中,将《法华经》提至与《涅槃经》并举的最高阶位;又在其"四乘教"中,将《法华经》定为圆融一乘的实教,成功实现《法华》对...
关键词:敦煌石窟 法华 涅槃 判教 法云 
空海大师的判教思想
《长安学刊》2015年第2期14-15,共2页高慧 
空海法师自日本至唐,在长安求法多年,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Z-部纯密,惠果阿阉梨授其为八代祖,后回日本建立真言。空海从佛教对社会进行了大改造,依《金刚顶经》、《大日经入真言门住心品》两部经典分别造《辩显密二教论》、《秘密曼...
关键词:空海 判教 唐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