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论

作品数:119被引量:6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韩焕忠圣凯高建立胡遂陈红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教互动与魏晋南北朝孝道思想的理论拓展
《哲学动态》2024年第11期35-43,共9页胡永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编号18ZDA233)的阶段性成果。
魏晋南北朝三教互动的全面展开使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佛性论等被纳入孝道思想,促成先秦以来的“孝善一体论”在理论形态上发生变化。作为孝善之“体”的“仁”与“佛性”并立,“善”作为儒家沟通“孝”“仁”的理论媒介被增益了因果报应...
关键词:忠孝礼  三教关系 佛性论 
见性:现象学和禅宗的根本关怀
《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5期116-124,共9页陈伟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胡塞尔的实践现象学研究”(19FZXB034)。
胡塞尔现象学和禅宗有着共同的根本关怀,即如何见性。对于胡塞尔来说,即在自然生活中的人如何在自身中揭示出那个匿名的超越论自我,对于禅宗来说,即如何在“运水担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自家本来面目。见性涉及自我的在世间和出世间...
关键词:胡塞尔 禅宗 如来藏-佛性论 禅宗语言 见性 
汉晋佛学心性论的转变:从神不灭论到佛性论
《传统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赵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系佛教解经古文献编目整理和诠释研究”(22&ZD256)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在初传中国之时,便被视为黄老道术之一种。道家与道教养生术的“守神”“养神”等观念,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佛教实践的理解,而作为灵魂、精神的“神”观念也与佛教思想相融合,进入到早期汉译佛典之中。东晋时期,本土佛教学者又基于《...
关键词: 自然 佛性 心性论 《庄子》 
转宾为主--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史经鹏 刘修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南北朝敦煌遗书《涅槃经》注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9BZJ028)阶段性成果。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
关键词:佛性论 救济论 众生论 佛教中国化 
罗尔斯顿的生态佛教思想探析
《五台山研究》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王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展历程研究”(20FKSA003);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KAP理论模型的高校环境教育创新研究”(JG20DB194)。
罗尔斯顿的生态佛教思想是20世纪美国佛教生态化的产物,是罗尔斯顿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独特思考。罗尔斯顿的生态佛教思想实现了“佛性论”、“因陀罗网”隐喻等佛教哲学思想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互释,从而完成了从尊重动物到尊...
关键词:罗尔斯顿 生态佛教 佛性论 因陀罗网隐喻 
孟子性善论与印度佛教佛性论之比较被引量:1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冯北仲 
孟子学说为宋明理学提供了本土哲学的理论基础,最终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学说,批驳了“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肯定了人人皆有善“四端”以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善性,进而得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论。...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印度佛教 佛性论 差异 融通 
惠达《肇论疏》的中道佛性论诠释被引量:1
《普陀学刊》2022年第2期39-53,338-339,共17页杨本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ZDA233)阶段性成果。
随着晋宋中国佛教思想界从般若性空向涅槃佛性妙有的思潮席卷全国,惠达《肇论疏》在诠释僧肇般若性空著作《肇论》的同时加入了融摄佛性妙有的内容,并围绕佛性本有始有之辨、因果感应之辨以及大小顿悟之辨,创造性地提出“非本非始”“...
关键词:惠达 《肇论疏》 魏晋南北朝 空有合流 《涅槃无名论》 
略论禅宗的问题意识
《华夏文化》2021年第4期21-23,共3页邵瑜 
一、如何见佛性是禅宗的核心问题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命题与“佛性”相关,正如赖永海先生所言,佛性论是贯穿整个中国佛教的主线索。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的核心成果,自然也与此问题意识息息相关。“如何成佛”是困扰禅宗僧侣整个悟道生涯中...
关键词:佛性论 成佛 禅宗 中国化佛教 主线索 悟道 生死 意识 
地论学派佛性论的“真如”与“真识”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16-124,182,183,共11页圣凯 陈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项目编号:17ZDA233)。
通过对敦煌遗书中地论学派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隋代高僧净影慧远的著作,依“真如”与“真识”等核心概念剖析了地论学派佛性论的思想史脉络。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真如、法身等诠释佛性,以体用、隐显等探讨佛性的...
关键词:敦煌遗书 地论学派 佛性论 真如 真识 
从当常现常、当有现有到本有始有——地论学派佛性思想的诠释脉络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3期61-71,共11页圣凯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17ZDA233)阶段性成果;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成果。
本文以敦煌遗书地论学派文献为中心,剖析与梳理了地论师用隐显、体用、因果等模式,将佛性论从修道论视野诠释成时间序列的存在论意义。《金刚仙论》是依隐显观念阐释佛性的“当常”“现常”,地论师将“当常”“现常”转化为时间序列上...
关键词:佛性论 当常现常 当有现有 本有始有 理性行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