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薇

作品数:4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骨》民族寓言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被引量:41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47-53,共7页陆薇 
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 ,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 ,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
关键词: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故事 超越 自我身份 妥协 
“胃口的政治”:美国华裔与非裔文学的互文性阅读被引量:9
《国外文学》2001年第3期81-85,共5页陆薇 
本文通过对几部美国华裔与非裔文学作品中“吃”的行为符号互文性阅读 ,揭示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新的文化殖民化在美国少数民族心理的内置 (internalization)及其危害性。同时也透视了“吃”所反映的少数民族反殖民、反侵略的文化主张。
关键词:“胃口的政治” 美国华裔 非裔文学 互文性阅读 文化殖民化 
母亲(Mother)/他者(Other):《女斗士》中的“对抗叙事策略”被引量: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4-37,共4页陆薇 
以美国后殖民主义理论奠基人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 ,评述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斗士》中明显的东方主义倾向 ,说明作者将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东方化是有意识地使用“对抗叙事策略” ,以“反记忆”、“反...
关键词:他者 对抗叙事策略 东方主义 主流 边缘 颠覆 
从话语的消失看《喜福会》中主体的重建被引量:13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8-22,共5页陆薇 
本文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的沉默主题 ,揭示了沉默背后的两种文化、两代人和两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说明沉默是话语世界的一部分 。
关键词:话语理论 《喜福会》 小说 沉默主题 文化差异 美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