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全

作品数:25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史料戏曲明清目连戏民俗节庆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论坛》《戏曲研究》《戏剧文学》《民族艺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略机遇与路径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因应之道——以国际商务汉语专业为例被引量:4
《现代教育科学》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张志全 谭会敏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地区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9-GX-013);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年)“‘两点’‘两地’战略定位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路径探索”(项目编号:183106)。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高等教育以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定位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地处内陆及西部边境沿线的高校从“边缘”走到“中心”,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主战场”。培养“一带一路”亟需人才,既是西部高校参与...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部地区 国际商务汉语 留学生教育共同体 
角色、身份与仪式功能:老赞礼与《桃花扇》的叙事时空被引量:2
《戏曲研究》2020年第3期185-199,共15页张志全 
《桃花扇》在叙事时空和叙事结构方面的创新,客观上对传奇叙事模式进行了一次重构。其中,老赞礼的作用不可或缺。孔尚任充分发挥"副末"的脚色功能,让"副末"融入戏剧叙事的进程中,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转换中反复出现。老赞礼身份的时空轮...
关键词:《桃花扇》 叙事时空 老赞礼 孔尚任 戏剧叙事 传奇叙事 时空转换 仪式功能 
“两点”“两地”战略定位下重庆市汉语国际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23-24,共2页张志全 谭会敏 
201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两点’‘两地’战略定位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路径探索”(项目编号:18310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地区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GX-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重庆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明确提出了“两点”“两地”战略定位。本文立足于新形势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前重庆市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存在的问...
关键词:“两点”“两地” 战略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 路径 
董每戡集外佚作辑校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33-46,共14页张志全 
重庆市社会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戏曲史料整理与研究”(2018YBKZ10);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陪都戏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1821008)
文章所收董每戡先生的作品,均未见于《董每戡集》及其他已出版的文集。其中,除《最近演剧的动向》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外,其余作品均创作于抗战时期以至解放战争初期,以戏剧类和针砭时弊的杂文为主,今校辑如下,以补阙遗。
关键词:董每戡 戏剧 佚作 辑校 
叙事功能与生命秩序:目连赛戏的展演形态解构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6期23-32,共10页张志全 
目连赛戏在明清以来成为酬神赛会的主要展演形态。就叙事功能而言,目连赛戏的仪式可分为导入(出)性仪式、情节性仪式、干预性仪式三类。仪式的渗透,为目连赛会建构了独特的仪式空间:祭祀圈与仪式展演场形塑的地理空间、人生礼仪与节序...
关键词:目连赛戏 仪式类型 叙事功能 生命秩序 展演形态 
明清巴蜀地区迎神赛会的演进轨迹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262-269,共8页张志全 
重庆市社科联一般项目"巴渝民间节庆演剧文化研究"(2014YBYS092);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巴蜀民俗节庆演剧研究"(13KYC760114)阶段性成果
迎神赛会作为明清以来民间社会常见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迎神赛会的兴衰与国家权力和民间意识紧密相连,既显现为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的互动,也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博弈。从朱明到晚清,国家权力的式微与民间自治力量的扩张,成...
关键词:国家在场 民间自治 迎神赛会 巴蜀地区 演进轨迹 
《英烈传》故事的戏曲传播述要——以京剧为例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17年第19期10-11,共2页张志全 谭会敏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巴渝民间节庆演剧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BYS09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抗战时期重庆及西南地区戏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SKH15
《英烈传》是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其故事在戏曲及民间曲艺中广泛流传,流传甚广。与《英烈传》小说相比,戏曲《英烈传》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传奇色彩更加突出,平民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作品反映了民间的好恶、希望与寄...
关键词:《英烈传》 戏曲传播 京剧 
地方衙门档案中的戏曲史料及其价值发微——以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为例被引量:3
《戏曲艺术》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张志全 
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巴蜀民俗节庆演剧研究>(项目编号:13KYC760114);重庆市2014年社科项目<巴渝民间节庆演剧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YBYS092)阶段性成果
地方衙门档案戏曲史料可分为官府饬禁类文书、民间诉讼类文书等类别,其中保留了官府禁戏史料、戏班演出的戏俗、戏资等史料。档案文书中的戏曲史料,与其他类型文献中的戏曲史料相比,有其独特性。其视角的全面性、记述的民间性以及反映...
关键词:地方衙门档案 戏曲史料 学术价值 
“民族形式”论争中的陪都地方戏批评——基于《新蜀报》有关史料的考察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7年第1期112-121,共10页张志全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抗战时期重庆及西南地区戏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SKH15)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文艺界掀起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论争范围由文学扩展到戏剧、木刻等艺术领域。在此背景下,以"旧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地方戏批评逐渐在陪都戏剧界展开。随着讨论的深入,批评界较早地对戏曲的本质、地方戏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形式 抗战 陪都 地方戏批评 
明清地方禁戏史料摭补被引量:1
《中华戏曲》2016年第1期351-373,共23页张志全 
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巴蜀民俗节庆演剧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114);重庆市2014年社科联一般项目“巴渝民间节庆演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末,王利器先生别出机杼,广采博纳,从浩瀚的史籍中辑出《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30余年,沾溉学界,泽惠后学。近年来,陆林、赵兴勤、丁淑梅等从不同的角度增补了部分史料。尤其是丁淑梅先生致力于禁毁戏曲研究,对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