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山

作品数:35被引量:18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诗诗歌传承后新诗潮诗歌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飞天》《视听界》《党的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甘肃非遗及保护、传承的若干思考被引量:5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17,共7页彭金山 
梳理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现状,并从地理、历史和人口构成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结合各地实际,总结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面对城镇化进程加快、非遗资源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现实,就如何更好的传承和...
关键词: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传承与保护 
全球化语境下关于西部诗歌的再思考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66-71,共6页彭恺 彭金山 
西部诗歌是中国当代重要的诗歌现象,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以强大的震撼力,在中国诗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之后的西部诗歌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文学地域特色的成功书写,是一个地域生命密码的表征,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找到这些深藏的...
关键词:西部诗歌 地域性与世界性 中国当代诗歌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党的建设》2019年第7期54-55,共2页彭金山 王知三 
环县道情皮影戏,又称陇东道情皮影,民间俗称“牛皮灯影子”或“老道情”,也有叫“牛皮娃娃”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陇东道情皮影以环县为中心,流行于华池、庆城、泾川和宁夏盐池、固原、灵武、银...
关键词:道情皮影 环县 皮影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 陇东 牛皮 
缅怀雷达先生
《丝绸之路》2018年第4期7-7,共1页彭金山 
得到雷达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突然。虽然知道他近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是没有想到竟走得这么急,这么早!初识雷达,是在1982年春节过后,那时我还在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大四,因为参加了系上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
关键词:雷达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当代文学 博士论文答辩 学生实际 兰州大学 《文艺报》 博士生导师 
《西和乞巧歌》及西、礼乞巧习俗散论被引量:2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1-8,共8页彭金山 
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乞巧习俗,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唱词之系统完整,为全国少见。赵殿举先生编纂于1936年的《西和乞巧歌》是第一部较早系统记录西和乞巧歌词的文献资料。《西和民间乞巧唱词集》和《仇池乞巧风俗录》是2007年以后的乞...
关键词:西和乞巧歌 仪式 功能 内涵 传承 
当年,我们因诗走到一起 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被引量:1
《诗歌月刊》2016年第1期94-96,共3页彭金山 姜红伟 
问:有人说2 0世纪8 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答:2 0世纪8 0年代的确是大学生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我这样说有两个依据:一是就大学生诗歌创作的主体来看,当时大学校园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活动...
关键词:中文系学生 文学社团 文学杂志 社会环境 诗潮 文理科 当代文学研究 杨炼 读诗札记 中国诗坛 
农业民俗在新世纪的境遇和选择——兼议环县道情皮影的保护与开发
《丝绸之路》2012年第4期40-42,共3页彭金山 
农业民俗是我国历史时期长期积淀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缩影。但在新时期,农业民俗的生存境遇却令人堪忧,很多宝贵的民俗事项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对民俗事项的保护与传承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环县道情皮影为...
关键词:农业民俗 环县道情皮影 民间文化 
现代诗歌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及出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彭金山 
对于新诗的现状与出路,陈国恩认为,写好新诗的关键在于诗人的人品以及他的内心生活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诗的形式感。张中宇认为,旧体"生锈",诗体应变,变能启盛,新诗是历史的必然。罗振亚主张,在挑战面前要从容应对,积极反思。彭...
关键词:现代汉语 现代诗歌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 古代汉语 新诗 古体 白话 
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被引量:117
《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145-150,共6页彭金山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
关键词:农耕文化 内涵 当代价值 现代农业 
甘肃民俗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
《丝绸之路》2010年第16期5-9,共5页彭金山 
甘肃历史悠久、地貌多样,自古就是多民族交融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本文论述了甘肃民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评估和思考。
关键词:甘肃 民俗 文化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