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先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叙事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创作粤港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岳论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齐鲁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路径研究被引量:2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0-84,共5页梁建先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研究》(编号:2017GZMZYB14)。
打造高度的区域文化自信,拥有强大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建设经济高度发达湾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必须在打破制度壁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整合媒介资源、推动文化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认同 路径 
陈铨《恋爱之冲突》对思想启蒙的自我反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9期224-232,共9页梁建先 
新文学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十年,陈铨的小说《恋爱之冲突》,通过充满逻辑悖论的情节设置、主张自由婚恋的艺术表现,以其尖锐而直白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了对"自由恋爱"质疑和否定的鲜明态度,由此引发对五四思想启蒙的沉重反思。文本展现与时...
关键词:陈铨 《恋爱之冲突》 五四启蒙 传统文化 
走向艺术自我弱化的经典剧《雷雨》——以“季刊本”“开明本”“戏剧本”的修改为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15,共8页梁建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AZW021)的阶段性成果
《雷雨》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便受到热捧并迅速被推到前台,它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在话剧史上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然而,仔细对照初刊的《雷雨》和后来的其他版本,发现改动范围相当之大。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季刊本""...
关键词:《雷雨》 "季刊本" "开明本" "戏剧本" 艺术弱化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认同研究被引量: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梁建先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GZMZYB14)研究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价值链的融合认同上,具备有天然的条件与优势,首先是认同主体在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及特色文化上极具同一性;其次是认同客体在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式上的同内质性;再有通过提炼核心文化价值观、加强政府引导...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人文价值链 认同研究 
魏连殳为什么“孤独”?——关于《孤独者》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梁建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18AZW021)阶段性成果
鲁迅的小说《孤独者》,写于1925年10月17日,这篇作品在收入《彷徨》之前,并没有公开发表过,以至于学界对它猜测纷纷。许多人都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出发,去探讨魏连殳这一艺术形象的悲剧成因,并以此去证明强大的封建传统势力对现代知识分...
关键词:《孤独者》 魏连殳 现代知识分子 《彷徨》 思想启蒙 悲剧成因 艺术形象 封建传统 
心远地自偏——论《边城》之主体精神
《东岳论丛》2018年第3期143-148,共6页梁建先 
沈从文通过小说《边城》,在一个自然无为的空间里展现了纯美的道德人性,他试图通过剔除人性之"恶"去重塑人性之"美",排斥病态"都市"且回归精神"原乡"。这种披着道家"虚静无为"的外衣,其实质却是张扬儒家"人和"思想的乌托邦理想,使《边...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主体精神 
论萧红创作中的鲁迅因素被引量:3
《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2期24-34,共11页梁建先 
广东省共建课题"三重视角下的城市叙事研究"(1919-1949)(GD16XZW10)阶段性成果
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是众所周知的。鲁迅发现了萧红的文学才能,萧红一生追随鲁迅思想,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彼此在文学创作中找寻精神的对话与交流。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一直处于“不断被言说”的状态,不容否认,鲁迅不仅在生活、思...
关键词:鲁迅思想 文学创作 萧红 文学交往 文学才能 言说 
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分子的再解读——以“鲁镇”上的“孤独者”为中心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期60-68,共9页梁建先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三重视角下的城市叙事研究(1919-1949)>成果;编号GD16XZW10
对于"孤独者"的研究,要充分认识到的其生活轨迹带来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产生孤独情绪的场域——小城镇,可以探究新派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还可以从"孤独者"的特殊性中发掘出鲁迅深刻而悲壮的思想本质。本文通过"孤独者"的孤独缘起、身份困...
关键词:鲁迅 小城镇 “孤独者” 再解读 
论朱自清对新文学“父亲”批判的自我反思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9期188-195,共8页梁建先 宋剑华 
新文学曾以反传统为己任,对父权文化发起过猛烈攻击,进而使新文学的创作实践呈现出一派浓浓的"仇父"情绪。然而,到了1925年以后,朱自清却率先以《背影》《荷塘月色》和《儿女》这三篇散文,重新表达了他对父亲与家庭的理性认识,并最终开...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 《荷塘月色》 《儿女》父亲 
中国现代文学中“城俗”叙事的多重视角考察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梁建先 
以"城俗"作为"乡俗"的对立研究点,一般以为"城俗"会因城、乡二者经济结构与地理空间上的不同而凸显出"城"的特色,然而通过启蒙、革命、审美视角考察其在现代文学城市文本中的不同风格,清晰地看到作为精神文化的乡土风俗是如何参与城市...
关键词:现代文学 “城俗” 多重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