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龙英

作品数:2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废名诗意诗歌知识分子小说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中国文学研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梦与现实之间的废名诗歌创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熊龙英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文章’观念下的废名诗歌研究”(21B0669)。
与一般意义上将“梦”视为虚空的观点不同,废名认为“梦”是可以用理智规定的实在。将“梦”的过程作为生活实在的展示过程,废名在诗歌中为梦境的书写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梦不再是虚幻,而是可以经由主体的心灵去“经验”、去体悟的世界...
关键词:废名 诗歌  现实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与废名20世纪40年代的精神立场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152-158,共7页熊龙英 
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20世纪上半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人文启示研究”(XJK20CLL001);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民国时期作家型教授的群体特征及社会贡献研究”(XSP21YBZ144)。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废名战时在家乡黄梅近十年的避乱生活为底本,莫须有先生在现实中所遭遇到的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都以废名的切身经历为据。观其所历,20世纪40年代之前废名的生活经历主要为北大求学—教书—交友—西山隐居,思...
关键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20世纪40年代 精神立场 
废名诗歌的意象生成及意义表达
《湘南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熊龙英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文章’观念下的废名诗歌研究”(21B0669)。
意象的繁复及意象表达过程的艰涩是废名诗歌的两大特点。废名诗歌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带有佛教玄学色彩的意象,同时在意象的表达中往往采用“禅悟”的思维将普通意象复杂化、曲折化。这样的意象“示现”方式为废名的诗歌带来了丰富...
关键词:废名 诗歌 意象 
新时代高校校本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熊龙英 张小刚 刘芊晴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构建校本特色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研究”(20C1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20YBA087)。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立足和发挥自身优势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校情校史、校本课程资源、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依托这些校本特色平台的建设将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载...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载体 
废名诗歌的直觉与顿悟之美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9期29-31,共3页熊龙英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文章”观念下的废名诗歌研究(21B0669);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自我”观念的形成与嬗变:废名文学思想研究(XSP20YBC418)。
“顿悟”是一种源于禅宗的思维方式,也是废名文章观念中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顿悟”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桥》、“莫须有先生系列”两部作品中已现端倪,散见于小说的片段式、随性而发的“悟理阐发”中,但这一思维方式得到集中展示则...
关键词:废名 诗歌 直觉 顿悟 
以“癫”证“道”:《莫须有先生传》论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熊龙英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自我’观念的形成与嬗变:废名文学思想研究”(XSP20YBC418)。
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废名借庖丁答梁惠王的一句话作为对莫须有先生的嘉奖:“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正是解读《莫须有先生传》的“立身之本”,借助戏谑与反讽,废名通过近乎“疯癫”的莫须有先生表达他的人生之“道”...
关键词:废名 莫须有先生 “癫” “道” 
隐性的抒情与影响:从《红楼梦》到《桥》
《红楼梦学刊》2021年第1期243-256,共14页熊龙英 
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自我’观念的形成与嬗变:废名文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418)阶段性成果
《红楼梦》的叙事,有细密写实的一面,也有空灵诗性写意的一面。在论及《红楼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方面,历来被重视的往往是写实的一面,对其"抒情"影响谈及较少。将《红楼梦》和现代京派作家废名的小说《桥》进行对照观察可见,去欲望化...
关键词:抒情 影响 红楼梦  
大时代中知识分子的自我选择——论卞之琳的《山山水水》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68-72,共5页熊龙英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20世纪上半期作家型教授群体的人文启示研究”(XJK20CLL001)。
1937—1949年,连绵的战争使得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文学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自动担负起民族救亡的使命。卞之琳的《山山水水》是这个大时代里知识分子的困惑、选择,同时也是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对时代的回应。
关键词:《山山水水》 卞之琳 时代 知识分子 自我选择 
朱文创作的个人立场及意义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7期117-119,共3页熊龙英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个体的日常行为得到重视,这是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理念学习的结果。朱文始终把个体的日常行为作为关注的对象,对日常生活和个体的日常行为进行直观或抽象的现象学处理。把创作带到当下的语言情境,使得他创...
关键词:朱文 日常行为 个人立场 个体精神 精神立场 
《呼兰河传》:回忆中的温情与向往
《湘南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熊龙英 
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0YBC418)。
《呼兰河传》是萧红个人才华的充分体现,是其在感情上的延续与支撑。香港作为萧红回忆故乡呼兰河的一个特殊机制,开启了属于萧红极其个人化的情感经历,记忆中儿时生活的温情又透露出现实窘境中的萧红的情感向往,从而凝成了其小说中跨越...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回忆 香港时期 情感交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