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扬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再说长江》传承海洋文明国家形象工业文明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中学刊》《北方文学(中)》《南都学坛》《学周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新时代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美学教育改革探究被引量:2
《学周刊》2021年第27期7-8,共2页郜扬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师范院校艺术类专业美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今国家对美育越来越重视。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加强美学教育尤为必要。在传统的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学生认同感不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要克服传统的美学课程教学的弊端,就必须看清现下高...
关键词:师范院校 艺术专业 美学教学 美育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扶贫述论被引量:2
《天中学刊》2020年第6期53-57,共5页郜扬 
媒体作为人民意愿的传声筒,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各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用多元化的模式、专业的内容助力精准扶贫,用真挚的情感唤起更多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扶贫 模式 情感 
国家形象的影像表达之嬗变——从《话说长江》到《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被引量:3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94-98,共5页郜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8600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9-ZZJH-593)。
纪录片是传达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地位与成就。《话说长江》拍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而《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而拍摄的,两部纪录片时隔近40年,通过时空跨越的镜头,讲...
关键词:《话说长江》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国家形象 影像表达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影像中国——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2期65-68,共4页郜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导性媒介范式变迁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YJA860006;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社会变迁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例";项目编号:2015-QN-002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史上的两部以长江为题材的作品。《话说长江》的成功在于第一次将中国的母亲河完整地展现在国人的面前。而《再说长江》的成功则在于它将中国20年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展现给全中国人民,乃...
关键词:《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 社会价值 影像中国 
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创作理念与风格之比较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郜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860006);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QN-002)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两部以长江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用镜头对现代中国进行审美观照与深情抒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文化个性。
关键词:《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 审美观照 创作理念 文化个性 
论《飞越老人院》中的老年人情怀
《北方文学(中)》2013年第3期79-79,共1页郜扬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疯狂的青春励志片”。导演张杨通过朴实平静的镜头语言寻找着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情感,并借此呼吁人们去关注身边的老年人,以促使更多的导演去用电影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现生活中的美与丑来体会最亲近的人的欢欣...
关键词:《飞越老人院》 温情 老人梦 老年人主题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1期80-81,共2页郜扬 
“模仿说”是由古希腊“艺术模仿自然”的思想发展而来并逐步形成其理论体系的,它作为西方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思想发展 艺术模仿 西方文论 古希腊 
论传承农耕文明的必要性被引量:3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9期218-219,共2页郜扬 
在当今中国存在着多种文明形武,但是无论是游牧文明、海洋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农耕文明有所需求,农耕文明的传承尤显重要。因此,不应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淡薄了传承农耕文明的意识,农耕文化需要继续发挥着它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承 农耕文明 游牧文明 海洋文明 工业文明 
探讨孔子“仁爱”和墨子“兼爱”的关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8期81-82,共2页郜扬 
“仁爱”和“兼爱”分别是孔子和墨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两者都是应顺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孔墨二人都是希望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以此来保证国家的和谐统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是两种思想之间却又存...
关键词:仁爱 兼爱 异同 现代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