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勋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伦理比较文学视野比较文学文学文化文化自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希利斯·米勒文学伦理批评演进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陈勋 王洁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清小说‘新民’人物叙事伦理研究”(17BZW046);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J.希利斯·米勒早期意识批评的伦理问题研究”(CX20190453)。
希利斯·米勒在其早期意识批评中寻找理想作者,关注文学活动中作者的伦理位置;进入解构主义批评后,他质疑对文本明确单一的阐释,从而解放多维文本意义;到文学述行批评阶段,他从文学言语行为角度探讨文学活动中的伦理秩序,思考文学价值...
关键词:意识批评 解构批评 文学述行批评 文学伦理 人文主义 
论文学伦理中的审美与教化及其协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14-119,共6页陈勋 王洁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清小说‘新民’人物叙事伦理研究”(17BZW046)。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来看,审美关乎文学的内在伦理尺度,其中体现着文学关注的新的不同于世俗现实要求的价值与关系;教化实现文学的外在伦理功能,它反映文学对社会现实道德价值的认同与适应。在具体文学实践中,两者常相互错位,甚至相互矛盾...
关键词:文学伦理 审美 教化 伦理生态 
比较文学视野下外国文学文化课程培育文化自信研究--以“马工程”教材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6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3期19-23,共5页陈勋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HNKCSZ-2020-0518)。
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培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文化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文化自信也是此类课程的题中之...
关键词: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文化 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 
论《小说鉴赏》的微型小说批评理念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75-80,共6页陈勋 王洁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创作年谱”(18AZW024);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研究”(19B506)。
《小说鉴赏》是美国新批评派学者编撰的微短篇小说鉴赏集,其批评理念以及批评话语给微型小说批评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意义的借鉴。《小说鉴赏》提出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从三个方面协同推进文本的研究。微型小...
关键词:《小说鉴赏》 批评理念 微型小说 
为什么会是流寓文学——评二十一世纪前十年诺贝尔文学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71-73,共3页陈勋 
伴随着各种争议,诺贝尔文学奖走过了新世纪的头十年。十年诺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寓文学频繁获奖,而这绝非偶然现象。本文将从流寓文学所具有的跨文化色彩,主题的深刻以及艺术技巧的高超三个方面论证流寓文学所具有的理想主义倾向以及...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 流寓文学 跨文化色彩 深刻主题 艺术力量 
三位一体的伊斯坦布尔记忆——论《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文体与文化意识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57-60,68,共5页陈勋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论文从书中的"我"、另一个"我"、伊斯坦布尔三个主角出发探索其作为小说、自传以及散文的可能,并从中考察了作者利用不同的文体表达了三个不同的主题并最终将三者融合为"呼愁...
关键词:伊斯坦布尔记忆 小说 自传 历史散文 呼愁 
《儿子与情人》整体意向解读被引量: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S1期107-108,111,共3页陈勋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来揭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为了理解这部小说的精髓,领略劳伦斯运用意象表达思想的风采,本文对小说中以"鲜花为中心"、"夕阳为中心"以及"黑暗为中心"的三组整体...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整体意象 两性关系 失望迷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