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强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白马藏族丑角地方戏元杂剧国学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新丝路》《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南戏时期的南戏剧目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包建强 李毅苗 
依据南戏的形态演变,将其历史分为前南戏时期、南戏时期和后南戏时期三个阶段。需从三重维度着手考察南戏的传播环境,始能认清南戏剧目的传播特征。虽经过明清文人大力雅化,但南戏剧目的民间本色仍未被掩去。在传播中南戏剧目出现剧情...
关键词:后南戏时期 南戏剧目 特征 
宋元南戏《苏秦衣锦还乡》在地方戏中的流传考述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2年第1期191-201,共11页包建强 
宋元南戏《苏秦衣锦还乡》经历代传播,广泛流传在地方戏中。相较于宋元南戏,地方戏中传播的《苏秦衣锦还乡》在戏剧结构、剧情、乐曲、曲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大小与地方戏的声腔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凡是在由南戏诸声腔演变而来的...
关键词:宋元南戏 《苏秦衣锦还乡》 地方戏 传播 
丑角“知玛”的形成与“池哥昼”的戏剧化之路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1年第1期227-237,共11页包建强 李君臣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傩戏整理与研究”(17BB035)阶段性成果
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本是春节期间举行的驱傩仪式,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孕生出三种角色的表演体制。丑角“知玛”是从拟兽行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角色。“知玛”角色化反过来也促进了“池哥昼”的演进。“知玛”的表演集丑角的功能、品性...
关键词:白马藏族 “池哥昼” 丑角“知玛” 戏剧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新丝路》2020年第6期115-115,共1页包建强 尚俊霞 
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学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国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8]GHBBK036)。
国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就是的组织教学,国学课堂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即竞争型、合作型和自主型。面对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学生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师要以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在遵循教学和学习的规律的前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国学教育 有效性 
高中语文国学教育效果的检控与评价
《考试周刊》2019年第86期45-46,共2页尚俊霞 包建强 
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国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BK036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国学内容,可作为国学教育与普及国学知识的载体和途径。国学所蕴含的优秀的美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古代的思想政治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归宿。所以,突出国学经典文本的传统价值,提升高中...
关键词:国学教育 检控与评价 传统价值 
国学经典诵读对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文学少年》2019年第23期0040-0040,共1页包建强 尚俊霞 
( 2018 年甘肃省“十三五”教学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 院校一般课题《国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之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号 GS[2018]GHBBK036).
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必须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开展以生命教育为内涵的德慧智国学 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备慧智双运头脑和科学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强化师德师风培训,引导教师树...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语文教学 
南戏声腔的流变与地方戏的产生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22-28,61,共8页包建强 
在南戏发展史上,声腔演变是个显著而颇受争议的问题。戏曲声腔不指单纯的乐音之腔,而指乐音和语音合一的腔。一种声腔流布到其它地方后,结合所到地域的方言、俗语、风俗等,逐渐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声腔。新声腔的产生是新地方戏产生的标...
关键词:南戏声腔 流变 地方戏 
傩戏观照下白马藏族“池哥昼”中“知玛”的戏曲学价值被引量:5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包建强 刘小刚 
2015年度兰州城市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白马藏族‘池哥’艺术的三角体制"(2014-GSCFYRW31)系列成果之一;2015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白马藏族的‘池哥昼’对宗教信仰及神话传说的承载研究"(2015A-123)系列成果之一
本文从"傩戏"的角度出发,将爬梳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追溯"知玛"的文化源头,推究"知玛"产生的时间,进一步论证"知玛"在戏曲功能、表演法、审美特征、脸谱等方面为戏曲史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傩戏 “知玛” 文化源头 戏曲史价值 
刍议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的三种角色被引量:2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5年第1期301-304,共4页刘小刚 包建强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研究”(项目编号G 117-B 129);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白马藏族的‘池哥昼’对宗教信仰及神话传说的承载研究”(2015A-123);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白族藏族‘池哥艺术的三角体制’”(2014-GSCFY-RW31)系列成果之一
根据对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人年节祭祀所作的田野调查,我们在近距离审视当地民间"池哥昼"原生态表演的同时,对它的祭祀仪式、舞蹈动作、角色分工和伴奏音乐也作了基本描述,并对当前"池哥昼"角色分工的共时状态及历史分化予以解释,提出...
关键词:白马藏人 池哥昼 池哥 池母 知玛 戏剧角色 
论陈子昂的孤独情怀
《甘肃高师学报》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傅满仓 包建强 
陈子昂的孤独情怀是深厚博大的,它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这就是时空背景下的个体之渺小,盛世环境中的英雄之不遇,庸俗氛围里的风骨之高标。只要抓住了这三个方面,我们就能理解陈子昂其人其诗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陈子昂 孤独情怀 个体 英雄 风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