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利

作品数:15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身份考论庶人秦汉刑罚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经纬》《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济宁学院学报》《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简牍所见战国秦至汉初“内史”及其沿革
《枣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吕利 邓家欣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
关键词:“内史” “治粟内史” 秦汉 睡虎地秦简 
西周中晚至春秋时期的法律渊源--以《国语》为中心
《枣庄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38-47,共10页吕利 
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通常被称为“礼法时代”。“礼法”是概括性名称,在现实的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人们据以建立并维持秩序、剖析疑难、解决纠纷所适用的规范性知识及其来源如何,至今仍不甚明晰。本文选取以时政议论为题材的《国...
关键词:西周中期 春秋 国语 法律渊源 
圣贤司法的隐喻——《奏谳书》几则案例研究
《枣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39-45,144,共8页吕利 马晶钰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收录22则案例,其中19例为秦汉法家法时代议罪案例的实录,内容规范,颇具示范意义;另两则托名史猷、柳下季治狱案例及杜泸女子和奸案,或虚构、或荒诞,却不失深厚的法理内涵。本文拟以同时代的秦汉律及《...
关键词:奏谳书 柳下季 史猷 形式主义 法家法 
西周中期王朝卜官的性格与身份——重读《曶鼎铭》第二段
《枣庄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78-88,共11页吕利 
曶鼎铭问世至今200多年,关于铭文第二段的解释依然是众说纷纭、扑簌迷离。客观上,确是铭文底部残损所致;但研究者主观上一致认定作器人曶是"匹马束丝赎五夫案"的一方当事人,也是症结所在。汉《二年律令·史律》显示,作为畴人子弟的史、...
关键词:曶鼎铭 史律 畴官   
上古刑罚与身份被引量:1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0-25,91,共6页吕利 
刑罚,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剥夺权益或者造成身体上的损害而给犯罪者施加一定精神、肉体上的痛苦的制裁措施。然而,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刑罚史上,比财产的损失、肉体的痛苦更深刻的是人格的贬损。犯罪者往往被逐出社会,丧失社会人格,从而改变身...
关键词:上古 秦汉 刑罚体系 身份 肉刑 
《二年律令》所见汉代亲属制度被引量:1
《枣庄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71-77,共7页吕利 
秦至汉初,是一个去古未远,又常被以"法家法"时代标榜的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时段。以国家制定法形式反映出来的亲属制度,既沿袭了某些古代礼制、礼俗中最古老的因素,也囊括了法家的诸多激进改革措施。本文试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为蓝...
关键词:秦汉律简 亲属制度 婚姻 家族 
连坐、收及家父长制家庭的遗迹——《二年律令·收律》研究被引量:2
《枣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4-59,共6页吕利 
一人犯罪累及亲属的刑罚制度在中国古代法中由起源甚早,所谓"收帑相坐",连坐与收往往混作一体笼统论之;《二年律令·收律》问世以后,区分渐趋明朗。但欲弄清其本源、作用机理,还须与秦汉律简中家父长制家庭的遗迹联系起来研究。收和连...
关键词:家父长制家庭 连坐  家长权 
契约婚姻视角下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思考被引量:2
《理论经纬》2013年第1期241-246,共6页曹云飞 吕利 马晶钰 
2011年8月13日,《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开始施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重视契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国的传统婚姻家庭观。依传统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司法解释 契约婚姻 婚姻家庭观 契约精神 伦理道德 经济行为 家庭生活 
“庶人”考论被引量:5
《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0期37-40,44,共5页吕利 
在秦汉时期的国家制定法中",庶人"是介于"公卒、士伍"和"司寇、隐官"之间的表示阶等身份的概念。庶人在经济和定罪量刑方面享有与公卒、士伍同等的权利,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庶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庶人"身份可以因出生或者刑徒、收人...
关键词:庶人 傅籍 士伍 法律地位 来源 
爵本位下的资源配置体系——秦汉帝国初期的土地制度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吕利 
爵与土地的关联,是爵的固有属性。截至秦汉帝国初期,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仍然是"爵本位"的。秦汉帝国的土地制度是以爵制身份为基础的等级受田宅制度。立户是受田的条件;制度运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控足够的土地资源;田宅有授有还。但田...
关键词:爵本位 等级受田宅制 食邑 立户 名田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