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珍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通讯员传播学视阈传播学解读传播学延安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品位·经典》《编辑之友》《广告大观(媒介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的诗性呈现
《品位·经典》2019年第5期1-4,共4页刘慧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6年度教学名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01623)阶段性成果
《画梦录》是何其芳早期的散文集,兼诗人和散文家于一身的何其芳在其早期散文作品中,为寻求创作抒情散文的新方向,以诗性为尺度开展文学实践,注重人格审美,表达本真的"自我",书写"真善美"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何其芳追求"诗韵"情趣,有...
关键词:何其芳 《画梦录》 早期散文 诗性 
对工农通讯员制度的传播学解读——以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视界被引量:1
《编辑之友》2012年第11期112-114,共3页刘慧珍 
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工农通讯员,是中共对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群众办报"的根本保证。从依靠工农通讯员进行宣传到鼓励工农通讯员参与办报,把人民群众提高到既是"受众"又是"传者"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宣传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工农通讯员 延安时期 革命根据地 传播学 
传播学视阈下的抗战朗诵诗被引量:1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刘慧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项目批准号:11XZW004)
抗战朗诵诗是抗战时期大众化诗歌运动中最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它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代多重话语和多种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传媒不仅为抗战朗诵诗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朗诵诗的观念、语言、流派、体裁及...
关键词:抗战时期 朗诵诗 现代传媒 型塑 
《救国时报》媒体公信力的构建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期85-86,共2页刘慧珍 
《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创办的,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构建出强大的媒体公信力。本文试图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析《救国时报》媒体公信力的构建及其成因。
关键词:《救国时报》 媒体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及其话语策略
《广告大观(媒介版)》2012年第2期94-95,共2页刘慧珍 
网络访谈节目的出现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乐队和观众的配合,是一种原生态的人际访谈。也因此,对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丰富的学养之外,其在发话、接话和听话时话语策略也十...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话语策略 网络 《非常道》 媒体发展 访谈节目 原生态 观众 
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期待视野”的若干策略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99-102,共4页刘慧珍 
"期待视野"是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前的、由其全部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之总和所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和心理定势,它形成了读者的内在审美尺度,潜在地支配着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和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应用各种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期待视野 拓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