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沙丽

作品数:22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乡土文学乡土散文抒写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众文艺(学术版)》《当代作家评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改革的喜悦到现代性忧思——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总论被引量:2
《文艺评论》2019年第3期42-51,共10页苏沙丽 
“乡土文学”是一个在现代视阈里才生发的概念,“乡村”也只有在与城市的对照中才能有其凸显的意义与地位。那么,何谓现代?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标识,意味着精神与物质文明新的生发点,也就是韦伯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分界;...
关键词:农村题材小说 《西方的没落》 贾平凹 忧思 喜悦 改革 中国现代性 现代与传统 
20世纪80年代小说中知识青年与其背后的乡村命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7,共7页苏沙丽 
在20世纪80年代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现状的乡土小说中,回乡知识青年这一群体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们大致以个人奋斗型与乡村改革型两类形象来出现。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乡土作家自身人生经历及情感的隐射,作家在试图贴近农民的本真形象时,也不...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乡土小说 知识青年 乡村命运 
文化自觉、文体精神与小说笔法——贾平凹散文创作论被引量:1
《东吴学术》2018年第3期20-41,共22页苏沙丽 
从散文创作的本身来说,我们应当重视贾平凹散文的独特价值,它与小说一样构成了贾平凹的艺术世界,而且是一个不可分割与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贾平凹也提出了自己的散文理论,并参与创办《美文》杂志,他的理论与践行有着怎样的意义,他与...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创作 文化自觉 文体精神 小说笔法 
乡村归来者与自我认同危机
《文艺评论》2018年第3期51-58,共8页苏沙丽 
一、遭遇乡村及身份尴尬 对原乡的书写,不管是建构,还是解构,我以为沈从文的乡土文学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先大略梳理一下他有关湘西的书写。如果说在沈从文早期的写作生涯,也即困守在“窄而霉”是书斋靠回忆来聊以乡愁的慰藉...
关键词:自我认同危机 乡村 写作生涯 乡土文学 《边城》 30年代 20世纪 文学世界 
贾平凹的“问题意识”与“现实主义”
《南方文坛》2018年第2期153-159,共7页苏沙丽 
说到文学创作的“问题意识”,了解新文学起源的人们应该并不陌生,五四时期出现的小说大都是“问题小说”,当时的作家苦于现实的黑暗及困境,个人的无力及彷徨,以文学的方式来给社会开具药方,爱与美,启蒙或变革。
关键词:“问题意识” 现实主义 贾平凹 “问题小说” 文学创作 文学起源 五四时期 爱与美 
疾病隐喻:贾平凹乡土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反思被引量:5
《当代文坛》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苏沙丽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承袭了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有着挥之不去的知识者情结,"三画四彩"的彰显。在写作中,他有着清晰的文化自觉,细致地考察现代性境遇中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式微;但他在触碰时代症结,解析当下的乡土情状时,也多少回避着现代性...
关键词:贾平凹 乡土文学 现代性 疾病隐喻 
批评是意义的再生产--“重识文学批评及作家论的意义”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苏沙丽 
2016年11月13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重识文学批评及作家论的意义”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301室召开。来自全国近50名学者和作家围绕文学批评及作家论的意义、现状与问题、当下怎样做好文学批评...
关键词:文学批评 作家论 研讨会综述 意义 再生产 中山大学 当代文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思辨
《粤海风》2017年第1期62-69,共8页苏沙丽 
一 古代的城市和乡村并没有文化上的本质差别,知识者与农民之间有着文化关系的近源,知识者的精神背景大多是来自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提到士阶层的耕读传统,晴耕雨读是一种生活现实,亦是一种人生方式。
关键词:知识者 乡土文学 精神 传统农业社会 思辨 乡愁 中国文化史 文化关系 
对象世界里的精神影像——谈乔忠延的客体散文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苏沙丽 
较之于其他文体,散文的变革也许是最不易的,这不仅是因为在中国散文是一种极为古老成熟的文体,越是"革命",可能回到的还是散文最为本然的状态;再说散文本是一种自由随性的文体,太多的框架条约或者技术改良往往束缚的是它自身.
关键词:散文写作 乔忠延 对象世界 中国散文 本然 叙事散文 传统女性形象 在场主义 人物形象 现象世界 
穿行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情思——读赵柏田文化散文集《南华录》
《百家评论》2016年第5期110-115,共6页苏沙丽 
如若按照海登·怀特的观点,“历史作品视为叙事性散文话语形式中的一种言辞结构”——是材料、解释材料的理论,还有标志性的事件共同组合在一起的叙述结构,“它一般而言是诗学的,具体而言在本质是语言学的。”历史与文学之间倒有一...
关键词:历史作品 文学 散文集 文化 情思 叙述结构 叙事性散文 宏大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